搜索
查看: 3282|回复: 2

[转载]柳下惠坐怀不乱的真相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9-6-10 21:52:3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春秋史上有两个著名的男人一直以来为人们所津津乐道,这两个人第一个不是孔圣人,也不是文王周公之类,而是著名的坐怀不乱的柳下惠;还有一个就是尾生。
关于“坐怀不乱”,词典的经典解释是:柳下惠将受冻的女子裹于怀中,没有发生非礼行为。形容男子在两性关系方面作风正派。典出《诗经·小雅·巷伯》毛亨传:“子何不若柳下惠然,妪不逮门之女,国人不称其乱。”
柳下惠,历史上确有其人。柳姓后人考证说,柳下惠(前720~前621),《国语·鲁语上》、《吕氏春秋·季秋纪》又称柳下季。姬姓展氏,名获,字禽,谥号惠,因食采于柳下,故称柳下惠,为柳氏得姓始祖。
这里必须说明的是,当时有谥号的恐怕只有天子、诸侯,连后世的大圣人孔子死后都没有谥号,说展禽先生“谥号惠”,恐怕是不大可能的。汉人高诱在《淮南子注·说林训》说:“展禽家有大柳,树惠德,因号柳下惠。”可以解释他为什么叫惠。
柳下先生是春秋时期鲁国人,做过管刑狱的小官(士师),曾三次罢官又三次复职,大有三起三落之风。李敖先生在解释柳下惠何以能三起三落时别有新见,他说:
“为什么数黜而复起呢?因为他是大土匪盗跖的哥哥。鲁国人怕盗跖,所以给他哥哥做官以对付盗跖。”
关于柳下惠坐怀不乱的故事,有一个从模糊到清晰的过程。

有人说最早提及柳下惠坐怀不乱的是《孟子·万章下》和《荀子大略》。查《孟子》一书,并无此记载。
《孟子·万章》说:“柳下惠不羞污君,不辞小官,进不隐贤,必以其道。遗佚而不怨,厄穷而不悯,与乡人处,由由然不忍去也。尔为尔、我为我,虽袒裼裸裎于我侧,尔焉能浼我哉!故闻柳下惠之风者,鄙夫宽,薄夫敦”。这段话的意思是,柳下惠不以事奉行为污秽的君王为羞耻,不因官小而推辞不干,总是尽力贡献自己的才能,推行自己的主张。不被人理解重用也毫无怨恨,处境穷苦恶劣也不忧愁。不管和什么人相处,都能和气自然,使对方不愿离开。即使有人在他面前脱衣露体,这种极不礼貌的行为也不会对他造成伤害——你是你,我是我,你自己不尊重怎么能污染于我?因此,和他相处的人都会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感化,气量狭小的会变得宽容大度,生性刻薄的会变得敦厚大方。孟子最后总结道:“柳下惠,圣之和者也!”“和圣”之称即由此而来。在今山东兖州城西颜店镇的故县村,那里曾立有一座石碑,上镌“和圣故里”四字。
再查《荀子大略》,亦无此类记载:
子夏贫,衣若县鹑。人曰:“子何不仕?”曰:“诸侯之骄我者,吾不为臣;大夫之骄我者,吾不复见。柳下惠与后门者同衣而不见疑,非一日之闻也。”
唐代杨倞注:“柳下惠,鲁贤人公子展之后,名获字禽,居于柳下,谥惠,季其伯仲也。后门者,君子守后门至贱者。子夏言昔柳下惠衣之弊,恶与后门者同,时人尚无疑怪者,言安于贫贱,浑迹而人不知也。非一日之闻,言闻之久矣。”杨之注根本不涉女色,荀文原意也和后世所谓的坐怀不乱无关。
成于西汉初年的《毛诗故训传·巷伯》云:
  昔者,颜叔子独处于室,邻之嫠妇又独处于室。夜,暴风雨至而室坏,妇人趋而至,颜叔子纳之而使执烛。放乎旦而蒸尽,缩屋而继之。自以为辟嫌之不审矣。若其审者,宜若鲁人然。鲁人有男子独处于室,邻之厘妇又独处于室。夜,暴风雨至而室壊,妇人趋而托之。男子闭户而不纳。妇人自牖与之言曰:“子何为不纳我乎?”男子曰:“吾闻之也,男女不六十不间居。今子幼,吾亦幼,不可以纳子。”妇人曰:“子何不若栁下恵然,妪不逮门之女,国人不称其乱。”男子曰:“栁下恵固可,吾固不可。吾将以吾不可,学栁下恵之可。”孔子曰:“欲学栁下恵者,未有似于是也。”
这里就是坐怀不乱的雏形。《孔子家语·好生》也有类似的记载:
“鲁人有独处室者,邻人釐妇亦独处一室。夜,暴风雨至,釐妇之室坏,趋而讬焉。鲁人闭门而不纳。釐妇自牖与之言:‘子何不仁而不纳我乎?’鲁人曰:‘吾闻男女不六十不同居。今子幼,吾亦幼,是以不纳尔也。’妇人曰:‘子何不如柳下惠然,妪不逮门之女。’鲁人曰:‘柳下惠则可,吾固不可。吾将以吾之不可,学柳下惠之可。’孔子闻之曰:‘欲学柳下惠者,未有似於此者。期於至善,而不袭其为,可谓智乎!’”
直到元时的胡炳文(1250—1333),在《纯正蒙求》一书中才把这个故事交代明白:
  “鲁柳下惠,姓展名禽,远行夜宿都门外。时大寒,忽有女子来托宿,下惠恐其冻死,乃坐之于怀,以衣覆之,至晓不为乱。”
  元末明初的陶宗仪《南村辍耕录·卷四·不乱附妄》则照抄如下:
“柳下惠夜宿郭门,有女子来同宿,恐其冻死,坐之于怀,至晓不乱。”
这样一个故事的真实性也一直被人们所怀疑。其疑点之一,既是“时大寒”,该女子外出不可能不作好御寒准备,柳下先生怕女儿被冻死,独不怕自己被冻死吗?唯一的可能性是此女是乞丐或遭遇不幸?疑点之二,这种男女授受不亲的经典榜样,果若是真的,为何在奉行理学的宋代不见大张旗鼓地宣扬?朱熹们怎么可能放弃这样一个经典案例?恰恰到了蒙古人统治时期才被人“发现”?
我认为,汉人所说的柳下惠“妪不逮门之女”,所谓“妪”,就是“以体相温”,并非是孤男寡女单独夜处一室,美女坐怀而不乱其性。如果细察,所谓“以体相温”,只有一种可能性。那就是:
柳下惠意外地碰到一个已经冻得半死的女子,于是见义勇为,不顾男女授受不亲的禁忌(事实上,先秦时期的两性关系,并没有“男女授受不亲”这一条),对她施展救援,“以体相温”。元代胡炳文先生所说柳下先生“坐怀不乱”,也是立意于他是为了救这个陌生女子。
后世不察“以体相温”的原委,附会为美女投怀送抱,而柳下先生竟然无动于衷。
从先秦时人对柳下惠的种种评价来看,也都没有涉及柳下先生对爱情、对女色的态度。孔子称赞柳下惠“孝恭慈仁,允德图义,约货去怨,轻财不匮”(《孔子家语·贤君》),是“言中伦、行中虑”的高尚“逸民”。(《论语·微子》)孟子称柳下惠是可为“百世之师”的“圣人”:“闻柳下惠之风者,薄夫敦,鄙夫宽,奋乎百世之上,百世之下闻者莫不兴起也。”(《孟子·尽心下》)孟子又将柳下惠与伯夷、伊尹、孔子并称为四大圣人,而“柳下惠,圣之和者也。”(《孟子·万章下》)此即“和圣”这一至上尊号之由来。   
楼主热帖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9-6-12 02:28:07 | 显示全部楼层
是否怎想不得而知 ,大家再研究啊!呵呵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9-6-12 02:28:44 | 显示全部楼层
不过 资料引用齐全 感觉上差不太多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我们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ㄣ烟雨风云缘 ( 湘ICP备13004676号-2

GMT+8, 2024-12-22 10:04 , Processed in 0.059931 second(s), 23 queries .

以天地为丹青,風雲为笔墨,我们在有生之年共行!当年华老去,这里还有记忆留存……

© 2009-2020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