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查看: 6923|回复: 2

格律诗·诗词论叙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慵懒
    2024-11-8 12:39
  • 签到天数: 81 天

    [LV.6]常住居民II

    发表于 2009-7-10 00:36:2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格律诗是诗词里讲究最多的诗体;其要求、规定很多,诗作者遵守其要求和规定,其诗作便是格律诗,否则,便不能视为格律诗(拗体诗另论)。其基本句式是什么?……



    先让我们来以七言格律诗的平仄构造为例:



    (五言格律诗,去除每句前二字即可)



    1、平平仄仄平平仄,2、仄仄平平仄仄平。3、仄仄平平平仄仄,4、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声韵:按序为:1、平起无韵(脚)句



    按序为:2、仄起入韵(脚)句



    按序为:3、仄起无韵(脚)句



    按序为:4、平起入韵(脚)句



    这是格律诗的四种基本句式(型);以上四种句式,即构成格律诗的基本式;无论是定律、长(排)律、或是绝(截)句,都只在这四种基本句式;(其变通格式,也是在此基本句式的原则基础上进行的)(包括仄声韵式)



    以上四种句式,在格律诗的“对、粘”规定下,无论以哪一种句式为首句,便引出不同型式的四种格律诗格式;在其它规定、如词句的对仗等条件下,引出四种定律或长律。



    为了便于查看平仄和押韵情况,换用符号表示:○⊙◎●△



    符号说明:⊙◎俱为可平可仄:



    文字: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符号:⊙○◎●○○●,◎●○○●●△。◎●⊙○○●●,⊙○◎●●○△。



    ○ 平声,⊙ 当平可仄;● 仄声,◎ 当仄可平,△ 平声韵,▲ 仄声韵。



    格律诗四种格式(以绝句为例)(每式截去前二字,即五言格式)以起句为序:

    平声韵式:



    一、平起首无韵:



    ⊙○◎●○○●,◎●○○●●△。◎●⊙○○●●,⊙○◎●●○△。



    二、平起首韵式:



    ⊙○◎●●○△,◎●○○●●△。◎●⊙○○●●,⊙○◎●●○△。



    三、仄起首无韵:



    ◎●⊙○○●●,⊙○◎●●○△。⊙○◎●○○●,◎●○○●●△。



    四、仄起首韵式:



    ◎●○○●●△,⊙○◎●●○△。⊙○◎●○○●,◎●○○●●△。



    注释:



    1、平韵律绝:1、2、4句用韵,一般押平韵,首句无韵者,应符合第1、3的格式。



    2、拗救变格:第五位字处的可平可仄,请查看拗救格式,仄韵式附后。



    附:四种句式换位后,便形成四种仄韵诗基本句式《仄声韵式》:



    (去掉前两字即为五言句式)



    2、仄仄平平仄仄平。1、平平仄仄平平仄,4、平平仄仄仄平平。3、仄仄平平平仄仄,



    ●●○○●●○, ○○●●○○▲, ○○●●●○○, ●●○○○●▲。



    一、仄起无韵式: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



    二、仄起押韵式:



    仄仄平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







    三、平起无韵式:



    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



    四、仄起押韵式: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



    七 言 律 诗



    七言律诗当属定式律诗,简称“七律”。



    即:在“五言律诗”前面,加上与五言句首前两字相反平仄的字既成。(七律去掉前二字,则为五律)



    七律同七绝一样,首句通常入韵(七律首句不入韵也可,但很少见;必须符合下例3、4的格式;“五绝”“五律”首句通常不入韵)。



    七律(平声韵式)2、4、6、8句都押平声韵; 3、5、7句不入韵,但句尾必用仄声字。



    [非所有的八句都是“X律”,如律格不符合规定,只能根据诗的格式,归为古风(体)了。]



    “七律”和“七绝”一样,也有4种格式。可看出:它是两首七绝平仄格式叠加而成的,七律其句数为八句,应当视为是一种定式律格。 格律诗的另式诗格,是依此定式增减句数,而另拥有名称的。



    七言绝(截)句,简称为:七绝、绝句或截句。所谓“截”句,即截去定式律诗之一半,而成另一诗格者。(五言同)



    长律或排律,则是在八句定律格式的基础上,再增加二句及以上的偶数句,而另成一诗格者(当然,其对仗关系、粘对关连等,亦须同七律)。(五言同)



    1、平起首韵式:……等于七绝:(二)(一)格式叠加。



    ⊙○◎●●○△,◎●○○●●△。◎●⊙○○●●,⊙○◎●●○△。



    ⊙○◎●○○●,◎●○○●●△。◎●⊙○○●●,⊙○◎●●○△。



    例1:七律·长征:(毛泽东)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例2: 七律·和柳亚子先生: (毛泽东) 注:此诗为首有韵



    饮茶粤海未能忘,索句渝州叶正黄。三十一年还旧国,落花时节读华章。

    牢骚太盛防肠断,风物长宜放眼量。莫道昆明池水浅,观鱼胜过富春江。



    注:忘:旧韵两读(同王之两读),量:亦同,此用平;“江”用了通协七阳,等同新韵。



    2、仄起首韵式:……等于七绝:(四)(三)格式叠加。



    ◎●○○●●△,⊙○◎●●○△。⊙○◎●○○●,◎●○○●●△



    ◎●⊙○○●●,⊙○◎●●○△。⊙○◎●○○●,◎●○○●●△



    例: 七律·到韶山 (毛泽东) 



    别梦依稀咒逝川,故园三十二年前。红旗卷起农奴戟,黑手高悬霸主鞭。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



    3、平起首无韵:……等于七绝(一)格式两首叠加。



    ⊙○◎●○○●,◎●○○●●△。◎●⊙○○●●,⊙○◎●●○△。



    ⊙○◎●○○●,◎●○○●●△。◎●⊙○○●●,⊙○◎●●○△。



    例: 七律·和柳亚子先生: (毛泽东) 注:此诗为首有韵——另备



    饮茶粤海未能忘,索句渝州叶正黄。三十一年还旧国,落花时节读华章。

    牢骚太盛防肠断,风物长宜放眼量。莫道昆明池水浅,观鱼胜过富春江。



    4、仄起首无韵:等于七绝(三)格式两首叠加。



    ●●○○○●●,⊙○◎●●○△。⊙○◎●○○●,◎●○○●●△。



    ◎●⊙○○●●,⊙○◎●●○△。⊙○◎●○○●,◎●○○●●△。



    例:七律·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杜甫)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律诗个别句子字位韵声的变通和拗救



      律诗平仄“格”式,要求很严,但也有一定的灵活、通融性;即:在允许的范围内,有的地方可以变通。古代诗人的作品中,在平仄格式上变通的情况相当普遍,以至毫不变通的律诗,反而不容易找到。



      变通,并不是任意的,是有一定规则的。古诗人作诗,也常会有某个字不合平仄格式的句型,这叫“拗”,或“拗句”。



      既然已经“拗”了,得采取适当的方法加以补救,这就叫“拗救”,拗而救者,当属正常;若是不救,则是为“拗体”,拗体不在此处说。



    关于“一、三、五不论”



    前人曾经提出过一个变通的口诀:“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这是以七言格律而言的。意思是说,每句的一、三、五位字的平仄,可以“不论”;“不论”就是可以变通。二四六位字,则必须“分明”;“分明”就是要求严守格式(五六处也有拗救或互救,另述)。



    至于第七字,押韵的用平,不押韵的用仄(仄韵诗相反),这是固定的,就不在提出了。五言律诗每句只有五字,这个口诀,自然就变化减为“一三不论,二四分明”。



    这个口诀能够概括一些现象,但不能一概而论。有些地方可以不论,有些地方一定要论。所以又有人说:“一三五不一定不论,二四六不一定分明”;这是说,变通是有一定条件的。



    格律诗的各要素、规定,须统筹兼顾、相互关联地来看待;变通是有一定条件的,这便是要求诗作者,审视格律诗之各个规定和关联;各要素不可分割开来议论,否则,一三五不论就不正确了……



    关联在哪里呢?即:



    1、押韵句:不得出现犯孤平情况,不得出现尾三连平情况;仄尾句不得出现三连仄情况(常规要求)(五言格式此要求严)。在兼顾到此两点时,则“一三五不论”就完全成立。



    2、为了形成律格的声律平仄句式的变化,不呆板僵化、一尘不变的情况,部分递进句与上句不完全相对、为了韵句的生动:而出现部分六位上的不分明(五言四位上),以及拗救变通格式,这是因变化而自然形成的必定情况,非是此口诀不正确。



      关于第一个字,七律每句第一字的平仄完全可以灵活,该用平的可以用仄,该用仄的可以用平。只是有一个例外,即:五言格律每句的第一个字和七言格律每句的第三个字,遇到平平仄仄平(或仄仄平平仄仄平)这个句式,它的平仄就不能变通;若是变通了,这个句子就成五言:“仄平仄仄平”,七言:“仄仄仄平仄仄平”,五言句中只有第二个字(七言句中为第四字)是平声,这叫“孤平”;则成为犯孤平,这是格律诗之大忌(结合总体规定,任何事物都得兼顾其它要素和辨证地看待,才能无误)(确因必变可在五言三位施救、七言五位施救)。不过,“孤平”只限于这一句式,在其它句式中,若只出现一个平声,也不一定算“孤平”。



    除这个句式之外,其他的句式第一个字(七言句的一、三两个字),都可以平仄变通的,七言格律诗的第五位字处的可平可仄,请查看拗救格式。



    五律每句的第三字(七律每句的第五字),常见的都是依照格式的,称为正例;有的诗未依照格式,这是变通,称为变例。



    例如:王维的《送别》: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平平仄,平平平仄平。

    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春草明年绿,王孙归当归?



    ☆ 这末句第三个字应仄而用平,既然用了,就属于“不论”了。张继著名的七绝《枫桥夜泊》:



    仄仄平平平仄平,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 首句七言中的第五个字应仄而用平,也属于不论之列。再如李白七绝名篇《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的末联:



    平平仄仄仄平仄,仄仄平平平仄平。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 这一联上句第五字应平用仄,下句相应地在第五字的位置上就仄用平。两句第五字都“不论”了。并形成一种拗救格式。再读杜甫七律篇《蜀相》前两联:



    ○仄平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仄,仄仄平平平仄平。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疑:仄读…石注)



    ☆ 这四句有二句的第五个字,平仄变通拗而救,一位拗而未救,也是“不论”的。



    ☆ 但是并不是所有的五言第三个字、七言第五个字都可以“不论”,例如:



    “仄仄仄平平”句型,不可变通为“仄仄平平平”。



    ☆ 三个平声字在句子末尾连在一起,叫“三平调”,是应该避免的。(当然这只限于句尾,在句子前面、中间,三个平声字相连是可以的。)



    关于“一、三、五不论”这个简明口诀,可以作如下的概括:



    (甲)仄脚句:



    1、五言的“仄仄平平仄”或“平平平仄仄”,可以一、三不论。(仄平平仄仄)不出现尾三连



    2、七言的“平平仄仄平平仄”或“仄仄平平平仄仄”,可以一、三、五不论。



    (乙)平脚句:



    1、五言的“平平仄仄平”,第三字可以不论;但第一字不能不论,否则会犯孤平。



    2、七言的“仄仄平平仄仄平”,一、五可以不论,但第三字不能不论,否则会犯孤平。



    3、五言的“仄仄仄平平”,第一字可以不论,但第三字不能不论,否则出现三平调。



    4、七言的“平平仄仄仄平平”,一、三可以不论,但第五字不能不论,否则出现三平调。
    楼主热帖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8-11-17 14:49:31 | 显示全部楼层
    大萨达撒大所打算d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我们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ㄣ烟雨风云缘 ( 湘ICP备13004676号-2

    GMT+8, 2024-12-21 23:11 , Processed in 0.114258 second(s), 23 queries .

    以天地为丹青,風雲为笔墨,我们在有生之年共行!当年华老去,这里还有记忆留存……

    © 2009-2020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