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查看: 4642|回复: 3

【一日一谈】与青年朋友谈怎样欣赏旧体诗词 (转贴)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9-6-12 01:58:4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啸天 于 2009-6-12 17:50 编辑

与青年朋友谈怎样欣赏旧体诗词 ----------------------------------------------------------------------------------------
    题目是“谈怎样欣赏”,但不妨从高一点谈起,以便在对照之下,更容易理解。 一般来说,白话文写得好一些的人,他对各种流派的白话文,也就能理解得多一些;白话诗写得好一些的人,他对各种流派的白话诗也就理解得多一些。不可能设想:一个白话文和白话诗也写不通的人,而可以要求他对白话诗、文的范作分析得头头是道。以此类推,要学习 旧体诗词,也就必须会写作旧体诗词,而且还必须写得比较好。只有这样,自己对创作的甘苦有了一些体会,才能对古人的杰作体会得更深刻一些。 但是,在今天,如果要求青年同志们学会写旧体诗词,那将是不符合实际的。不仅是学起来有许多困难,就是学会了,应用的效果也不大。 问题在于:对不会写旧体诗词的人来说,如何才能够取得欣赏、分析旧体诗词的手段呢?而这也就是这篇“浅谈”中所要着重谈到的问题。
    下面打算分作四个步骤来谈:

    第一,要养成“读”的习惯。
    过去教孩子们读书要背诵,不是全无道理的,特别是对于诗词。古人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这是因为诗和乐本来合在一起,到后来诗词和乐脱离,但却吸取了音乐的因素,构成诗词的音节,也就是诗词有别于散文的重要环 节之一。就是白话诗,虽不能吟,但也要求“诵”得谐和。我们如果能养成诵读的习惯,不仅是能从音节的高下抑扬中感到作品的谐和,而且,在这个基础上,也必然会对诗词所表达的内容体会得更深刻一些。我们常用“声情并茂”来称赞某些篇章,可见声和情的关系是非 常密切的,在理解上也就可以相互促进。有了这种体会,就不难对诗词所特有的美妙境界逐步深入地去欣赏了。
   
   其次,是要养成“思”的习惯。
   好学总是和深思连结在一起的,如果没有深思的训练,就不容易发现问题,更谈不上解决问题了。诗词用的是最精炼的语言,表现手法又变化多端,读者也就更需要认真去思考。一个初学旧体诗词的人又怎样去思考呢?思考总是脱离不开原有 的知识基础的。困难自然会有,但只要有利于对作品的理解而又联系得上的诸如对白话诗、对文艺理论的欣赏与体会等等的经验,都可以起到相应的作用。例如杜甫的《月夜》前四句:“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和白话没有多大区别,但却包 含着许多层次。不直接写相思之苦,只用看月来指出,这是第一层;
                         不写自己看月思妻,而说妻子看月思他,这是第二层;
                         写“小儿女”似乎是和上文的“独看”有矛盾;但“小儿女”是“未解忆长安”的,更容易引起妻的伤感,也就进一步写出了“独看”的痛苦,这是第 三层。

    这些情况,只要细心分析,都不难理解,而一经分析出来,也就培养了自己的欣赏能力。又如南宋辛弃疾《登建康赏心亭》一词中的结句说:“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似乎只是从英雄美人的习惯用法来为自己吹嘘;如果真是这样,辛弃疾也就算不了杰 出的爱国词人了!我们再联系本词的上片“把吴鉤(吴鉤指宝剑)看了,栏干拍遍,无人会,登临意”的结语对照来看,说明他在北望中原所引起的收复失地的报国壮志,竟没有一个人能理解和同情。于是他的一把英雄之泪,才不得不唤取红巾翠袖也就是侍女来揩拭了。我们知道:侍女在封建时代的地位是最低下的,但她们还能有一颗爱国心,能够了解诗人,相形之下,就把那醉生梦死的满朝文武骂得一钱不值了!分析到这里,再结合语气和音节来体会,那种声情并茂、沉郁豪放的风格也就跃然纸上了。这种分析虽然比较复杂,但也仍是细 加体会便可以领悟出来的。一般的注释本多不指出这一点,就等于埋没了这首词的主要优点。于此可见:好学深思要实行起来,是不那么容易而需要努力去推求的。

        再其次,是要选择好的或较好的注释本。
    一般来说,凡是选本中入选的作品,都是经过长时期淘汰而留下来的好篇章,只要更多地注意到时代的要求,加以去取,对初学者来说,总是有益而差距不大的。至于注释的好坏,却大有高下之分,而且会直接影响到学习的效果。近 年来出版了大量的诗词注释本,这对于满足读者的需要来说,应该是有好处的;但由于选注者的水平不齐,大多数都是辗转互抄,改头换面。这样,所根据的注释是错误的,也就以讹传讹;就是原来不错的,由于改头换面,也往往出现差错。至于所根据的注释中没有解决的 问题,就更谈不上有什么新的补充了。因此,象这样的情况给读者带来的不良影响,也是应该给以充分的估计的。要杜绝或减少这种现象,主要当然是要由出版机构去认真考虑;但我们初学旧体诗词的人,在采用注释本时,就有必要注意选择。比较有效的办法是根据报章杂 志的介绍去选购,或者请教于水平比较高的师友,而更重要的是逐渐通过学习来培养自己的选择能力。
  

    最后,就是要对诗词的一般格律有一个大体上的掌握
    所谓大体上的掌握,指的是对平仄、用韵以及对仗和句法等最基本的知识,有一个比较明确的理解,而随着学习上的不断接触,自然会逐渐熟练起来。其实这也不是困难的事,只要买一本王力先生著的《诗词格律》,花 几天工夫去阅读;然后在读作品时对照着来印证,日子久了自然会熟练。这个功夫不是白花的,对理解和欣赏旧体诗词都有许多方便。只有到这个时候,你才会觉得格律对旧体诗词来说,并不是可有可无的。它是根据汉字的特点来适应诗歌的需要,经过长期酝酿发展而逐渐 形成起来的。因此,它一经形成,便带有很大的普遍性,为一般旧体诗词的作者所乐于应用和遵守。就是毛主席和郭沫若同志所写的旧体诗词,也都用的是同样的格律,而且他们都说过写旧体诗词就要严格遵守格律一类的话。在熟练地掌握和运用格律的基础上,也允许作家 作某些创造性的突破,这有杜甫、苏轼、辛弃疾以及毛主席的一些名篇可以作为印证。这又说明旧体诗词的格律有着一定的弹性;但这种弹性是有充分理由作出说明的,只有熟练运用格律的大作家才能做到,绝对不可以此来作为破坏格律的借口。 以上虽然只谈了四个方面,但四个方面都互相关联。如果举一反三,扩充下去,则所包括的范围也就不算太小,对于初学旧体诗词者来说,也许是比较适宜的。 写到这里,本文可以结束了;但还觉得有几句似乎在文外而实际又在文内的话需要再说一下。 我们的读者中,如果有人对旧体诗词感到爱好,要学习创作(事实上一定会有),这对立志学习古典文学专业的读者来说,我并不反对。因为这对学习旧体诗词有不少方便(理由见上文),而且在一定范围内,也可以写出反映新时代的好诗词来。正因为这样,旧体诗词虽有 许多限制,仍能在文坛上占有一角地位。但要注意的是:在学习写旧体诗词时,必须按照毛主席和郭沫若同志的话,要严格地遵守诗词格律,不能以任何借口来破坏它。这个道理容易明白:如果诗词格律允许任意破坏,那你又何必去写旧体诗词呢? 长期以来,我们的报章杂志上登载过数量不少的不遵守旧体诗词格律的作品,我认为影响是不好的。写这类诗词的作者不论是有意或无意的,都把写旧体诗词看得比写新诗容易,只要凑成七言四句或七言八句(这里只是就诗说),在表面整齐的形式掩护下,便可以附庸风雅 ,自命为诗人了,甚至有很不通的句子都可以不去管它。我记得有一次某个刊物接受了一篇反对旧诗的文章,打算发排,要我写一篇后记。文章的内容举出了报刊上的旧体诗有很多是不通的,所以认为旧体诗不能再写下去。文章写得很有条理,证据很多,也都很确凿,但问 题是:这些例证怎么能代表旧体诗词呢?真令人有啼笑皆非之感! 我之所以提出这个问题,不仅是要求有志写旧体诗词的读者要坚持走正确的途径;就是对提高一般读者的辨识能力来说,也是十分必要的。

楼主热帖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9-6-12 10:52:50 | 显示全部楼层
好文。只是应该编辑一下吧,这样密密麻麻一大片,很难有耐心看下去……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9-6-12 17:50:55 | 显示全部楼层
简单编辑了一下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9-6-15 10:26:15 | 显示全部楼层
有段落就好。
你每天发,我就争取每天来学习,嘻嘻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我们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ㄣ烟雨风云缘 ( 湘ICP备13004676号-2

GMT+8, 2024-12-22 10:18 , Processed in 0.065123 second(s), 20 queries .

以天地为丹青,風雲为笔墨,我们在有生之年共行!当年华老去,这里还有记忆留存……

© 2009-2020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