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查看: 3736|回复: 1

舍得老师【诗词写作基础训练(三)】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3-10-22 15:02:3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大家好!今天继续做《诗词写作训练》讲座,今天做第三讲。

    讲座之前---例行絮语:希望每位朋友都能珍爱生命,珍惜生活。在大自然面前,我们人类是弱小而无力的,所以,我们没理由不珍爱自己,没理由不彼此关爱和互助。用文化的力量,来提升我们生存的质量。天人合一,用心来感受天地,那么,即使面对自然的暴虐,我们也将不再弱小而无力的。诗意人生,就是自然、和谐、友爱、美妙的人生之歌,愿每个朋友都平安而幸福。



    好,我们开始今天的讲座-----初学写作,初学正规写作,我们不用害羞,写的“错误”多了也不必不好意思。谁也不是生下来就能吟诗作画的。对于那些写的好的诗人,我们也不必把他们神话成“天才”,他们之所以比我们写的好,是因为他们比我们用功,下的工夫深,在诗学上比我们领悟的就深,他们也就自然比我们写的好。

    史上那些大文豪们,哪个不是家学渊源?哪个不是经历了多年的寒窗苦读才羽化成“仙”的?我们多学习,多思考,多练笔,即使我们成不了“大诗人”,我们至少也享受了写作的乐趣。这个学习和磨练的过程,不仅让我们丰富了自己的知识和思想,也会使我们享受到一种高雅追求之美感。

    在学习交流的过程中,对待他人的作品,我们可以对欣赏之处加以赞美和鼓励,也可以对不认同的地方进行批评和建议,但是绝对不可以挖苦和嘲笑!动辄嘲笑或挖苦,是缺乏教养的浅薄行为。诗心应该是美好而善良的,挖苦嘲笑诗友的行为,则是丑陋的,对此我们必须严厉加以鄙视。

    好,言归正传,我们继续讨论我们的写作基础训练话题。我这有一首诗,是个新学写作的朋友写的,通过作者本人的同意,舍得来做一下例作分析。通过分析再得出我们的结论,以做今后写作的经验之用:

    几缕梅香俏点春,东风无力客迷津。

    渔歌浅唱平江晚,古渡轻舟月色新。

    大家一定记得在上周讲座中,我主要强调写诗取景立意,要尽量选取自己熟悉的环境。首先要有“实”的质感,这个“实”的意思,就是使诗可以立起来的“落脚点”。建议从熟悉的环境着手,有利于写的真实,有序,可避免场景错乱隔生这类的破坏诗意的现象。不建议去“生造”和“拼凑”场景。我们看这首诗,其诗景就值得我们商榷一番了。暂且不说每句写的是否通畅合理,我们先大致看一下这诗里写了什么。看前两句“几缕梅香俏点春,东风无力客迷津”,可以看出,作者试图描绘一幅早春诗意图,用春梅之香来表现春意,用“客迷津”来表现春意之令人陶醉。遣词造句虽然比较生疏稚嫩,尚可雕琢,但这大概意思是表现出来了。

    然而,再看后二句“渔歌浅唱平江晚,古渡轻舟月色新”,则写的与前面“春色”这个环境比较远了。这后二句,写的却是一幅“渔舟唱晚”图。我们看完这诗的感觉是什么?是诗中陈列的景色不协调,这是完全两种味道的景致,硬生生的掺杂在一起,那么,诗意必然会因为景色描写的涣散杂乱而荡然无存了。我们说它景色写的不协调,到底不协调在哪呢?

    首先,诗景的“味道”及“味道之寓意”是不一致的。前有“梅香”那是什么味道啊?清香、暗香、雅香、淡淡之香的味道,是吧?后面这“渔歌”会带来什么味道呢?不说渔民收获的鱼之腥膻之味吧,就算是海鲜、河鲜、鱼虾鲜,那这味道与前面的梅香味也大不同,是吧?“梅香”的寓意是高雅恬淡,有些“阳春白雪”的感觉,而渔歌体现的则是通俗、生活化、“下里巴人”的生活之乐趣。还有,梅不可能是成长在水上的,与江水及舟船没必然的联系的。诸如此类不同风味风格的景色,混在一起,必然会“隔”而乱的。这就是为写了诗而写的强行“凑景”的典型例子。这种现象在初学者当中的“极其”普遍的,这也是学习写作必然经历的一个“过程”。我之所以先强调要从熟悉的“实”物写起,要先落实一个“实”字,就是为了提醒大家避免这种“凑景”的写法。

    诗所言者,是言志、言情、言趣,也就是言心情,是写心。那么,心由境生,心情的表现要依托环境的。在艺术角度,至少可以借助环境的表现来衬托及表现心情。那么,这环境的描写,也就是所谓的“景语”在诗而言就非常重要了(词、联、曲等形式也一样,都算诗歌类体裁)。所以,写诗一定要注意景语如何的运用!

    我们要认识到,“情”和“景”其实是不可分的,它们只是同一事物的不同表现而已。比如我们要表现一种“开心”,“开心”总是有原因的,没原因的大笑那是傻子。那么,为什么而开心呢?可以因为中了五百万的彩票大奖而开心;可以因为做梦娶了个美女而开心;可以因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种悠闲惬意而开心;也可以,因为春天来了,喜欢那种春天的绿而开心……等等等等。也就是说,这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情感,这个“缘故”,在我们的诗里,就常常表现为环境“意象”,可以是景、是物、是人、是事、是事件过程等等。只有把它们写好了,才能表现出我们的“意思”---诗意所在!没有这环境的渲染和铺垫---其实也是诗脉,那么,我们的“意”从何来?

    好,说了这么多,主要是讲诗词写作中“写景”的意义。那么,景语如此重要,就不能乱去凑景了。铺景造境,是要有所谋划的。比如我们前面例举的各种“高兴”的原因,我们就要把这原因写的明白,交代的合理。我们因为“春天来了”而高兴,和因为享受“渔舟唱晚”而开心高兴,是完全不一样的高兴。

    这就牵扯到一个写诗必须要注意的概念---不可意杂!我以前讲过:“一诗只可一意而不可多意”,如果你想写出多种心意,或多种格调的心情,那么,请用多首诗来分别表现,不可以挤在一首诗里同时的平行表现。我们前面也说了,景语即情语,如此推论,我们也可以说---在做景色描写时,也不可以同时铺染不同格调的景色氛围。

    一首诗里,只允许有一个基调的景色氛围。景色可以千变万化,但是,必须的,只能围绕一个风味来进行铺展!

    我们来看几首诗来体会一下:

    初春小雨 韩 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小雨”、“草色”、“烟柳”、“皇都”---看看这里的景色,同一氛围的环境是也,其春色景致,很扣其题《初春小雨》。如果这里写上“菊花”、“雪花”这类的,就不合适吧?如果这里写上“月色”、“银汉”、“烈日”也不合适吧?“天街小雨”起句就为环境定了调,至少不是写室内的场景,而是“天街”,是室外。春色是自然风光,这初春室外的景观物是皆可入诗,择其合意即可。千万别选到秋冬才有的菊花、梅花、雪花。因为写到了“草色”,那么必然是嫩绿而鲜,所以,必然不是夜景(夜里看不到的),所以,月光啊,烛光啊这了的也就不能写上去了。

    再体会一下这诗里景语的作用,写“小雨润如酥”,“酥”的其实是心情。写上“草色遥看近却无”其实反映的是诗人在享受春光时的情绪状态,好奇、新鲜、喜爱之情绪。“绝胜烟柳满皇都”还是满眼春色,也就是满怀的欣喜和惬意了。

    寒食 韩 翃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这也是写的春时,是清明时分。前两句写景自然,深合春意。我们看最后一句的“轻烟”,“轻烟”的韵味,也非常符合春天环境下的轻盈虚渺的景观印象。

    春宵 苏 轼

    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阴。

    歌管楼台声细细,秋千院落夜沉沉。

    这还是写春的,写的却是春夜之景象。那么就不能写的花红柳绿了,也不能写上“草色遥看近却无”这样的句了。这不影响作者写花,却不是写的花色,而是写的花香。夜色中我们看不清花的颜色,却可以嗅到花香!非常合景合题(春宵)。“歌管楼台声细细”,以这“声细细”来衬托这夜的幽静。真正意义的“静”是什么?不是无声无息,而是针落地而被听见的那声响。正象“空山鸟语”这句,说的不是鸟语之喧闹,而是通过鸟之鸣叫来衬托山谷之空静无人状态。再看结句写的“秋千”,静静地沉寂在那里,人都去睡觉了,这秋千自然就在那夜沉沉中闲下来了。每一句的景色描写,都是围绕着“春宵”这样的主题而取的景。写出了春,更写出了夜。

    绝句 杜 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再看一下这个著名的《绝句》。同样是写春之背景的。意境景观又大不相同。四句写四个场景,却没有写飞了写隔了,而是互相照应,协调而统一。通过读诗,我们知道,作者是立足在室内而欣赏室外的景色的。窗是朝西的,所以,远远看去西岭上尚未融化的积雪仿佛千秋永恒,在“黄鹂鸣翠柳”,白鹭自由飞的春天里,一切都显得暖融融的时候,那西岭的白雪可不就象千年不化的嘛。

    我们再注意这个“西”字,在建筑上,朝东朝南的方向为暖,朝北朝西的方向为冷,这是大家的自然常识。那么,杜甫在这里写上了“西岭”而不是“东岭”或“南岭”就非常合乎常理。这样符合熟悉的习惯和常识的,就是我所说的“实”。他把门放在了另一个方向,和西窗所看到的不一样,从门向外望去,远处江面上船阵列列,又是一番景象。所以我们可以看出,要求写诗的景色时要同一背景格调,并不妨害我们把景色写的丰富多彩,变化多端。

    通过上面的论述及举例,我们可以大致品味出,景致描写,应该遵循什么样的基本规律。景色可丰富多样,景调却要同一和谐。景观可以各有特色,却应该在同一的氛围题意范围中。好,那么我们写作时,怎么取景,怎么写物,就应该有一定的分寸了。这些道理其实很简单,我们每个人都明白。但是,往往在提笔写的时候,就不注意了,只顾去想用什么样的“好词儿”“美景”来装饰我们的诗。初学写作,最易犯的就是这个“毛病”!

    对于景语的运用问题,怎么强调都是不过分的。要求写景合理,是最基本的常识要求。景色的合理安排,其实决定着诗词写作的很多方面。牵扯到立意、谋篇、炼字炼句炼意,还牵扯到对仗、修辞、引典等等诸多问题。所以,我们进行诗词写作训练,就要以训练如何写好景语为首要为主的。

    针对前面提到的诗友的作品,我们现在不妨“折腾”一下。在炼字、取景、谋篇等各方面从多角度动动“手术”。推敲修改或“炼”的过程,也是我们学习熟悉以及进步的过程,至少这种尝试,我们可以去做。折腾之前,先大致介绍一下舍得本人对修改诗作的基本规律之认识和经验:

    1,先确定立意,明确写作的中心思想和主题。也就是说,知道自己要写啥,想表达什么样的意思!再通俗简单点说,就是要知道自己想表达什么样的一种情绪。开心、悲伤、忧郁、惬意、激动、寂寞、思念、闲适、愤怒……等等。因为不同的情绪需要不同的表现形式,更需要借用不同的景致氛围来衬托。

    2,推敲修改作品,要遵守“顾前不顾后”的“先前原则”。也就是有个顺序的问题。比如前面我们需要用上一个“风”字,可是在后面的句子里已经有一个“风”字了,那么,先不要管后面的,先把前面的句子炼好再说。一路修下来后,再比较这两个“风”哪个取?哪个舍?

    3,要注意,不论什么体裁,基本都是以首联或起句的景色描写为背景氛围“定调”的,起句很重要!即使后面所写的景色与其有某些意象上的冲突,那也是起到比较、反衬等一类的作用,至少,要有个主和次的问题。前面比衬后面或者后面比衬前面,这不重要,但是,不同情味的景色描写,总体意向上要一致,只是或可分为不同角度的描写而已。

    4,顺序决定了谋篇,起承转合的过程和变化表现,在诗体中尽量做出清晰的体现。不论采用什么样的结构,这种结构的清晰性都是重要的。尤其是七绝这样的体裁,属于“立体感”比较强的诗体。那么,对于景色的处理,就不要平面化,避免平行描写(意象重复叠复描写)。要善于利用“透视原理”(近大远小,近实远虚)推拉景物。

    5,意象主要体现在名词类的词性上,但是,真正使他们起作用的,还是动词及形容词。所以,要对作品中的每一个“动词”和“形容词”反复审查---这就是所谓的“炼字”。舍得的“经典”语录是“谋篇和炼字是永远的课题”!不论你用的什么动形字,都试试换它,看看它能否被更合适的字来替换。

    6~7~8~9……各种经验及规律,还是要靠大家自己体会和摸索。

    原作

    几缕梅香俏点春,东风无力客迷津。

    渔歌浅唱平江晚,古渡轻舟月色新。

    ----若取“梅香”“春”为主脉络舒展,试折腾为:

    一缕梅香欲占春,东君邀客客生津。

    风传浅唱声声慢,诗酒难扶采韵人。

    ---也可取“渔舟”为主要背景情调氛围来写,怎么写,讲座后大家可一起帮着折腾。



    今天讲座就到这里,谢谢大家!


楼主热帖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3-10-23 07:30:11 | 显示全部楼层
送花花来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我们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ㄣ烟雨风云缘 ( 湘ICP备13004676号-2

GMT+8, 2024-12-22 13:35 , Processed in 0.061055 second(s), 23 queries .

以天地为丹青,風雲为笔墨,我们在有生之年共行!当年华老去,这里还有记忆留存……

© 2009-2020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