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ypotheses of Human Nature H- theories and Hexie management system
ZHANG Xiang-qian
( school of management of Xi’an Jiaotong University, Shanxi xi’an,710049,China)
Abstract : Right Hypotheses of Human Nature is the important foundation of the management theories, this text bring up that Hypotheses of Human Nature H Theories, the, analysis influence the human nature good and evil factors,point out the primarily factors are:Greed, vainglory, comparison, the emotion, power and so on , and bring up to aim at the H theories’ management measures, intend to realizing the organizational Hexie management.
Key-words: Hypotheses of Human Nature;H theories;Hexie management
人性是指人区别于动物,人所特有的,是人通过自己的活动所获得全部属性的综合,是现实生活中的人所具有的全部规定性(周文霞,1999),或者说是一切人普遍具有的各种属性的总和(周敦耀,2000)。管理是为人服务,为了实现人的全面发展,若不注意研究人性,必然忽略人的重要作用,不去鼓励人与物的配合,而犯了偏重物而约束人的错误(苏东水,2002)。人性假设是管理的理论基础,即管理理论的构建和方法的设计,是以对人性的一定看法为基础。纵观管理历史的发展,不同的管理模式和管理思想有赖于管理者或管理学家对人性的不同假设。1980年代以来,中国青年科学家奖获得者席酉民提出和谐管理理论(HeXie Management Theory),这个管理理论的提出使得我国传统零碎、片段的“和谐”管理思想形成较有规范的组织管理理论,然和谐管理理论缺乏对人性的系统假定,要充分发挥人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实现人力资源的最高价值,真正实现和谐管理目标,就必须正确把握人性,正确运用人性。
一 人性假设研究的回顾
在人类思想史上人性一直是哲学家、管理学家研究的重要问题之一。中国自古就有“性善论”、“性恶论”之争,古希腊哲学家也对人性进行广泛讨论,随着历史不断发展,人类对人性研究不断完善和丰富。
1 外国管理学家对人性的研究
1.1 经济人假设
经济人(Economic man)假设起源于享乐主义哲学和亚当·斯密关于劳动交换的经济理论,18世纪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首次描述经济人的含义以后,约翰·穆勒依据亚当·斯密对经济人的描述和西尼尔提出的个人经济利益最大化公理,提炼出经济人假设。麦格雷戈(D.McGergor)在《在企业中的人性方面》一书中将这种人性假设概括为X理论。经济人假设认为:人是由经济诱因引发工作动机的;人总是被动地在组织的操纵、激励和控制下从事工作;人总是企图用最小投入取得满意的报酬;大多数的人缺乏理性,不能克制自己,很容易受别人影响,组织必须设法控制个人的感情。泰勒就是“经济人”假设的典型代表,它建议采用“胡萝卜加大棒”的管理方法。
1.2 社会人假设
社会人(Social man)假设理论是管理学家埃尔顿.梅奥1933年在其发表的《工业文明的人类问题》一书中提出的,后不断完善,梅奥于1927-1932年在美国芝加哥郊外的西方电器公司进行了著名“霍桑试验”,主要包括“照明实验”、“福利实验”、“群体实验”、“谈话实验”得出:人是社会人,影响人生产积极性的因素,除物质因素外,还有社会、心理因素;生产率的高低主要取决于员工的士气,而员工的士气受企业内部人际关系及员工的家庭和社会生活影响;非正式组织的社会影响比正式组织的经济诱因对员工有更大的影响力;员工最强烈期望在于领导者能承认并满足他们的社会需要。所以,要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必须使员工的社会和心理需求得到满足。
1.3自动人假设
自动人(Self-actualising man)假设,提出于1950年代未,自动人也称自我实现人,麦格雷戈总结了马斯洛(A.B.Maslow)的“需要层次论”中最高一级的自我实现需要和阿吉里斯(Chris Argyris)的“不成熟--成熟理论”中的所谓成熟个性,也就是自我实现人,将之概括为“Y”理论。自动人假设认为:人一般是勤奋的;人能够自我管理,自我控制;在适当条件下人能将自己的目标与组织的目标统一起来;人是有责任感的;人具备创造力和想象力,在现代企业条件下人的能力只是部分得到发挥。自动人假设认为管理者应把管理的重点从重视人的因素,转移至创造良好工作环境,使得员工能力得到最充分的发挥。
1.4复杂人假设
复杂人(Complex man)假设是1960年代至1970年代由组织心理学家埃德加·沙因(E.H.Schein)等经过长期研究提出来的,他们认为经济人、社会人、自动人假设各自反映出当时时代的背景,适用于特定的环境,而人是很复杂的,不能把人归为一类。几乎同一时期美国管理心理学家约翰.摩尔斯(J.Malse)和杰伊.洛希(J.W.Lsch)于1970年提出了“超Y理论”,其观点与复杂人假设基本一致。复杂人假设的基本观点是:人的需要是多样的,随着发展条件而变化,因人而异,因事而差;人在同一时间内有各种需要和动机,会发生相互作用;人在组织中可能产生新的需要和动机;一个人在不同单位工作或同一单位的不同部门工作会产生不同的需要;由于人的不同,同一管理方式会有不同的反应,所以没有特定的管理方式对任何组织都适用。复杂人假设认为,管理方法和技巧必须随时、随地、随人、随境不断变化,强调管理者必备的最重要的能力体现在鉴别情景、分析差异、诊断问题的洞察力上。
1.5其他人性研究
在两千多年前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认为“人是政治的动物”,后人将之总结为“政治人”及相应的政治管理(黎红雷,2001)。西方管理学家们对人性的研究观点还有很多种如“文化人”、“生态人”、“效用人”等,对人的需要研究也存在不少有益的观点,如奥德费(Alderfer)提出人的需要可分为:存在、关系、成长的需要,麦克莱兰(D.Meclelland)认为人的需要分为权力、归属和成就需要。
2 中国人对人性的研究
2.1 中国古代对人性的研究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思想家孔子就提出了“人性”问题,他在《论语.阳货》提到“性相近,习相远也”。最早提出人性恶是中国法家早期思想家荀子,他认为:“今之人性,饥而欲饱,寒而欲暖,劳而欲休,此人之惰性也。”(《荀子.性恶》) 后其弟子韩非及李斯等将其思想推向“人性恶”观点(见《韩非子》等)。道家老子也认为:“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狂。”(《老子》十二章)。法家人性论与经济人假设类似。儒家亚圣孟子认为:“恻隐之心,仁之端也……”(见《孟子.公孙丑上》),与社会人假设类似。春秋战国时期有一位思想家告不害提出“性无善恶论”,类似复杂人假设。
2.2 中国近代对人性的研究
近代中国不少思想家为了民族的解放事业向西方学习科学,将中国的传统人性思想与西方的人性理论相结合,严复提出基于进化论的“性无善恶论”,梁启超的“人性中心论”,章太炎的“善恶同时进化论”,李宗吾基于中西科学的“性恶论”。但都没有形成系统中国现代人性理论。
2.3 这几年对企业人性的研究
近些年来,我国国内的学者在积极介绍西方企业管理的“人性假设”思想,也提出了不少新的关于人性的假设,如“创新人”假设(王德宾,2002)突出了人在新经济时期创新性,“虚拟人”假设及其管理哲学(胡蓉,王凤海,2003)突出人类符号化的想象力和智慧,智慧人假设(张华强,2002)突出了人的能动性,智能人假设(郭士伊,2003)等等。
3 不同人性假设的特点
人性假设理论反映了管理学家对人的不同认识,与所处环境及时代的有关,这些人性假设都有自己的道理,强调人性的某些方面特征,但这几种“人性假设”在提出管理措施偏重于从管理者出发,致使人性假设理论即使是“现实人假设”(Real Man)几乎将所有人的可能特征全部描述出来,提出的对策仍无法真正实现和谐管理,况且管理上不可能研究人性的全部特征,现实管理只能注重人性中影响管理最重要的某些方面,使得管理能在最少的投入中获取最大的效益。所以,我们试图在前人的基础之上,通过寻找影响人行为结果的主要因素,提出相应的管理措施,最终实现和谐管理。
二 人性假设---H人假设
1 H人假设
H人假设认为:首先,人性是善与恶的综合体,善与恶包括动机、过程和结果。其次,人性善与恶之间可以发生转化,转化有时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有时却可能发生在顷刻之间,管理上除了注意人性的本质内容,也须关注人性转化。第三,人具备区别于动物的特性,如创新性、能动性、社会性等。一个人一个行为生发,必然有原因与结果,即使有时是无意识的行为,也是在人的潜意识作用下的结果,为了研究及实践的方便,把人的行为简单分为四种情况:(善因,恶果),(恶因,善果),(善因,善果),(恶因,恶果)。这就是H人假设理论(Humanity Hypothesis Theory)。(张向前,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