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可以说是我写得第一篇真正意义上的论文,也可以说是读书笔记.我的文化很低,严格上讲只有初中学历.尽管一直在努力,能力仍很有限.作为中国当代著名的女诗人,舒婷的离不开以其优美的人情味儿、丰富的思想内涵和杰出的艺术构思一直为诗界所瞩目。她继承了中国古代文学史上那种真挚、细腻的女性文学传统,又借鉴了外国诗的一些表现手法,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其杰出的艺术才华,我觉得可以与南宋著名女词人李清照相匹敌。对于这样一位女诗人,我不知天高地厚在这里涂鸦,显然在做超出我能力的事。做得肯定不会好,所以心里很不安。 关于舒婷后期的诗。前期和后期怎样划分,可以说是众说纷纭,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我这里所说的后期,主要是指1986年以后中国诗坛流派纷起,作为“朦胧诗”的代表诗人舒婷所写的诗,并且主要以其90年代以后的创作为主。 优秀的古典文学功底和杰出的现代主义表现手法是舒婷诗的特点。这在她前期的诗中表现得很明显,在后期诗中也得到了很好的继承。下面,我也谨从这两个方面对舒婷诗的艺术构成谈一下自已的看法。 一、优秀的古典文学功底 A、诗中出现大量具有较浓的中国古典诗词味儿的词汇和句式。 这在她前期诗中表现很明显,后期诗中也大量出现。如“东篱”(《女侍》)“骤雨”(《蚕眠》)“搔首”(《朔望》)“雨霁”(《夜读》)“袅袅余音”“绿肥红瘦”(《皂香草》)“荀且偷安”(《伟大题材》)“千里驰援”“冲天烽烟”“大漠孤烟”“楚歌”(《最后的挽歌》)等等。在《离人》中则直接引用古典诗词。 B、诗句构成和诗的节奏 舒婷诗中对称的句式较多,只是后期比前期较少。严格的对仗也有,如: 赋音乐于无声 寓无声于有形 排比句式在前期的诗中较多,在后期几乎不用。 舒婷诗节奏分明,音韵铿锵,不拖行,结尾字往往收住。这与古典诗词很近,如: 菊以晚妆出场
秋的奢华为之不成章法 C、情景交融 “情景交融”是我国古典文学创造意境的主要方法。在舒婷诗中对这种方法的运用也很突出,如《女侍》: 菊以晚妆出场
秋的奢华为之不成章法
那只
心慌意乱的拨浪鼓
昏头昏脑只想夺门而出
菊在浊流之上
紫红的安静
误入城市已是悲哀
插足于白色餐桌
虽说纤尘不染,无奈
与泡沫红茶铁板牛排
步步为营
淑女的沧桑就是
晕醉着脸儿
伫立在一具古典花瓶中
东篱是乡愁
诗题为“女侍”,诗中似写“物”,又似写“人”,人与物已浑然一体。诗人把那种打工妹的复杂情感融汇到对具体物的描绘中,形成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表现了诗人对打工者的同情。舒婷诗中这种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是美的,不过又似乎有一二分凄楚。再如〈皂香草〉,诗人把自己的情感注入其中,构成情景交融,是很能表现她那种多愁善感的情绪的。 D、哲理性 哲理性是表现性文学的最高追求目标,虽源于外国,但也应是中国的文学传统。宋诗就很能说理,北宋著名文学家苏轼的〈题西林壁〉,就是一首典型的哲理诗。舒婷后期诗的哲理成分似乎比前期要重,但又不是完全的说理,理中有情,情中有理,情因理而生,理因情而丰富。如〈蚕眠〉。 E、韵律 舒婷后期诗脚韵的运用没有前期严格,但艺术上更老到。诗人在追求诗的内在旋律,有一种一唱三叹,回环往复的美。 二、杰出的现代主义表现手法 A、蒙太奇表现手法的运用 “蒙太奇”这个词的原意是安装、组合、构成,是法国建筑学上的一个名词,后来被借用到各种艺术领域。 “蒙太奇”思维是现代主义诗歌创作的一个方法。诗人用自己的思绪去切割周围的世界,使它们呈现出跳跃、扭曲、变形等多种质态,并赋于它们以象征意义,从而把自己虚幻缥缈的思绪注入其中,使之成为可听、可闻、可见、可感的实体。在诗的背后始终有一条清晰完整的心理轨迹,但诗的形象却是分离的、破碎的。由此呈现出诗的立体感,使之具有多指性解释。如〈蚕眠〉(二) 曾经获得的那种黯淡
被喧哗成夏日骤雨
滂沱只有片刻
双臂环拥的峡谷,芦花
一再触摸
青花瓷瓶无风自毁
破裂的声音
真实地模拟不朽
一个夏季又一个夏季
康乃馨赶赴途中
离永恒最近的是瞬间 B、通感 “通感”的要点是强调感观之间的交流、变换。在舒婷后期诗中,通感的运用也较多,如:“紫红的安 静”(视听交融)(〈女侍〉)。〈红卫兵墓地〉中“桉树林中有你白银的笑声”(声色结合) C、象征 “象征”是现代派诗歌的表现手法。诗歌象征不同于一般的象征,诗歌象征富于情感的包蕴力,它既指显示的东西,又超越显示的现实性,暗示出某种抽象朦胧的东西。我觉得舒婷后期诗象征手法的运用比前期更多、更老到。如果说她前期诗偏重白描手法运用,后期则偏重象征。如上文所举的《女侍》,其中的“菊”“秋”“浊流”“泡沫红茶铁板牛排"无不具有一定的象征意义。不过这里是以“菊”这个大意象来统领“秋”“浊流”“泡沫红茶铁板牛排"这些小意象,从而形成一个完整的意象组合。舒婷有些诗的象征用的零碎,不定期过都能共同服从于一个主题。 云霞子 (待续、待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