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查看: 4574|回复: 1

2014年诺贝尔文学奖公布:黑马杀出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4-10-10 01:09: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北京时间10月9日19时,瑞典学院宣布2014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为法国作家帕特里克·莫迪亚诺(PatrickModiano),其代表作有《暗店街》、《八月的星期天》等。颁奖词为:他用记忆的艺术展现了德国占领时期最难把握的人类的命运以及人们生活的世界。
  
  此前曾多次被认为是获奖热门的日本小说作家村上春树今年仍无缘奖项。2013年的诺贝尔文学奖颁给了加拿大作家爱丽丝·门罗;2012年的这一奖项则由中国作家莫言获得。下面就一起来了解下这位2014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吧!



  社会贡献

  帕特里克·莫迪亚诺是当今仍活跃于法国文坛并深受读者喜爱的著名作家之一,已发表了近20部小说,而且从第一部小说《星形广场》(1968获得当年的罗歇·尼米埃奖)开始,连续获得了包括龚古尔奖和法兰西学院小说大奖在内的多种文学奖,他和路易·马尔合作的电影剧本《拉孔布·吕西安》(1975)搬上银幕后甚至获得了奥斯卡金像奖,从而在当代法国文坛上为莫迪亚诺奠定了当之无愧的第一流作家的地位。法国评论界一致公认的当今法国最有才华的作家之一。
  
  10岁写诗自幼喜爱文学

  帕特里克·莫迪亚诺1945年出生于巴黎西南郊布洛涅-比扬古。

  其父亲是犹太人,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曾从事走私活动,战后在金融界工作,其母为比利时籍演员。他还曾有一个哥哥,但不幸早逝。

  莫迪亚诺自幼喜爱文学,10岁写诗,十四五岁便对小说创作表现出浓厚的兴趣。1965年他在巴黎亨利四世中学毕业,后入巴黎索邦大学学习,一年后辍学,专事文学创作。

  发表首部小说《星形广场》即获成功

  1968年帕特里克·莫迪亚诺发表了他的第一部小说《星形广场》,当即获得成功。该作品通过一名犹太裔法国青年拉法埃尔·什勒米洛维奇怀着扎根的意图,到处寻找自己的栖息地,最后以噩梦收场的故事,反映德国占领时期法国社会底层的生活和犹太人的困境。翌年他又出版小说《夜巡》。

  此后,帕特里克·莫迪亚诺不断有成功之作问世:1972年的《环城大道》、1975年的《凄凉别墅》、1976年的《户口簿》与1978年的《暗店街》。其中《星形广场》获尼米埃奖与费内翁奖;《夜巡》获钻石笔尖奖;《环城大道》获法兰西学院小说奖;而《暗店街》则一举夺得1978年龚古尔文学奖。此外,他还从事电影剧本的写作。

  1973年,帕特里克·莫迪亚诺还与法国著名导演路易·马勒合作创作了电影剧本《拉孔布·吕西安》。该影片由法国著名导演路易·马勒执导。影片描述了一个法国男孩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被拒绝参加法国抵抗组织后,加入了法国盖世太保。

  成名甚早作品被评“捕捉人类命运的记忆”

  帕特里克·莫迪亚诺成名甚早,于1972年获法兰西学术院小说大奖。1978年又由于小说《暗店街》获龚古尔文学奖。莫迪亚诺将《暗店街》题献给了父亲和早夭的兄弟吕迪,而出于对母亲的同胞、比利时侦探作家乔治西梅农之喜爱,他的许多作品也带有推理小说的影子。

  2010年他获得了法兰西学会颁发的表彰其终身成就奇诺·德尔杜卡世界奖。

  2014年,他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诺贝尔奖委员会的颁奖词中称,帕特里克·莫迪亚诺的作品“唤起了对最不可捉摸的人类命运的记忆”,他的作品捕捉到了二战法国被占领期间普通人的生活。

  莫迪亚诺也被认为是“新寓言”派代表作家,作品探索和研究当今人的存在及其与周围环境、现实的关系。前期小说大都以神秘的父亲和二次大战的环境为主题,运用大量的回忆、想象,把现实和虚构结合起来,描写并未经历过的故事


  主要作品:
  
  《星形广场》

  《星形广场》,1968年莫迪亚诺发表处女作,离奇荒诞的内容和新颖独特的文笔,使他一跃而成为法国文坛一颗熠熠闪光的新星。他的文学才华受到评论界的瞩目,该小说获得当年的罗歇·尼米埃奖。《星形广场》通过一名犹太裔法国青年的故事反映占领年代法国社会底层的生活和犹太人的困境。

  《夜巡》

  《夜巡》的叙述者是个既为盖世太保卖命,又为抵抗运动组织效力的双料间谍,在两面夹逼下最后走上了绝路。《环城大道》是儿子寻父的故事。一张发黄的旧照片勾起叙述者对往事的回忆,他重新回到占领时期兵荒马乱的年月,并终于在黑市奸商、诈骗犯、替德寇卖命的法奸和受到追捕的犹太人中间找到了失踪的父亲。

  《暗店街》

  《暗店街》的叙述者是位患了遗忘的私家侦探。为了找到自己的真实身份,了解自己前半生的经历,他孜孜不息地寻访可能是自己的那个人及其亲朋友好友的踪迹,他们出生或生活过的地点,甚至远涉重洋,来到法属波利尼西亚的一个小岛寻找青年时代的友人。他的调查对象中有俄国流亡者、无国籍的难民、餐馆或酒吧间的老板、夜总会的钢琴演奏员、美食专栏编辑、古城堡的园丁、摄影师、赛马骑师等等。这些调查把读者带回到作者情有独钟的占领年代。再现了这一黑暗时期法国社会生活的某些侧面。从这个意义上说,小说作者继承了现实主义的创作手法。
  
  《环城大道》

  《环城大道》写于1972年,这是一个较为奇特的故事:17岁时才第一次与父亲见面的儿子,不久就被父亲狠心地推下地铁站台,险遭大难。但脱险的儿子竟不记此仇,反而千方百计寻找父亲和接近父亲,并同情他、亲近他,与他共患难。寻觅一下这种奇特故事和奇特情感产生的原委,就是我们对这部中篇小说的审美与鉴赏过程。小说故事结构和叙述手法的独特,使我们既感扑朔迷离,又觉清晰精巧。

  《夜半撞车》

  《夜半撞车》是“21世纪年度最佳外国小说·2003”评选中法国文学入选作品。深夜,一名孤独的青年在巴黎街头漫步,被一辆湖绿色的“菲亚特”轿车撞倒了。他与肇事车辆的车主,一位名叫雅克琳娜-博塞尔让的女子一起坐上警车,被送往医院。等他清醒时,却只身躺在一家诊所,那名女子已不见踪影,而他得到了一笔钱。为了弄清事实,离开诊所后,他按照一个不确切的地址,开始寻找、调查那位女子,而那辆肇事的湖绿色“菲亚特”则成了他追寻中的最重要的线索。这位女子使他想起了另一名女子,湖绿色的“菲亚特”使他想起了一辆小型货车。整个寻找的过程又是一个回忆的过程。

  《缓刑》(1988)

  这篇小说更短,不足4万字,然而它从一个新的角度、即以一个孩子的目光来描写他所处的环境,以无数细微的迹象来回忆他童年时代的种种经历,暗示他的父亲以及他周围的大人的命运。大人们在做什么?为什么被捕?甚至到底是好人还是坏人?这些问题都留给读者去敢想了正如作者对书中的许多问题只有暗示、想象而没有提供任何答案样,小说的内容似乎与题目“缓刑”毫无关系不过作为一种联想,我们似乎可以认为,法国人在占领时期过着动荡不安的生活,时时受到威胁,而临着可能发生的“严重的事情”,而作者当时由于是个孩子,才得以免除大人们的焦虑和瞥察的盘问,才得以“缓刑”然而正是孩子的目光和童心,才毫无掩饰地向我们展示了一个既真实可信又充满疑问的世界。
  
  获奖经历

  1968《星形广场》——尼米埃奖与费内翁奖

  1969《夜巡》——钻石笔尖奖

  1972《环城大道》——法兰西学院小说奖

  1978《暗店街》——法国龚古尔文学奖

  2014年10月9日,《暗店街》、《八月的星期天》——2014年诺贝尔文学奖[1]

  主要作品

  《夜半撞车》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1月出版

  《暗店街》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年出版

  《青春狂想曲》张继双译,世界知识出版社1987年出版

  《环城大道》张寅德、思远译,1989年收入上海译文出版社《少女的忏悔》一书

  《八月的周日·缓刑》刘自强、严胜男译,花城出版社1992年出版

  《寻我记·魔圈》李玉民等译,漓江出版社1992年出版

  《一度青春》李玉民等译,漓江出版社1993年出版

  《青春咖啡馆》金龙格译,人民文学出版社2010-5-1出版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加入我们

x
楼主热帖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4-12-28 11:46:22 | 显示全部楼层
看来年纪蛮老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我们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ㄣ烟雨风云缘 ( 湘ICP备13004676号-2

GMT+8, 2024-12-22 09:51 , Processed in 0.084162 second(s), 26 queries .

以天地为丹青,風雲为笔墨,我们在有生之年共行!当年华老去,这里还有记忆留存……

© 2009-2020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