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音韵系列
1、四声诗,每句诗用同一种声调的字写成的诗。可分为全平诗、全仄诗(上声、去声、入声)、五平五仄诗(平上、平去、平入)、四声分立诗等。
2.全平声诗, 四声诗中一种,一首诗中所有的字全为平声。 3.全仄声诗, 四声诗中一种,一首诗中所有的字都是仄声。 4.上声诗,全仄声诗中的一种,一首诗中所有的字都是上声。 5.去声诗,全仄声诗中的一种,一首诗中所有的字都是去声。 6.入声诗,全仄声诗中的一种,一首诗中所有的字都是入声。 7.五平五仄诗,四声诗中一种,是单句一个声调,偶句为另一个声调。即一句全为仄声, 一句全为平声。 仄声中因为分为上声去声入声,所以五平五仄体中又有平上四声诗、平去四声诗、平入四声诗. 8.平上诗,五平五仄诗中一种,一句全为平声,一句全为上声。 9.平去诗,五平五仄诗中一种,一句全为平声,一句全为去声。 10.平入诗,五平五仄诗中一种,一句全为平声,一句全为入声。 11.四声分立诗,四声分立一般指一句全平,一句全上,一句全去,一句全入。或者一句中分列四声。
12、柏梁体,柏梁台体的简称。一般每句七言,句句押韵,全篇不换韵,称为柏梁体。这种用韵方法属于排韵。排韵就是行行都押韵,也叫句句韵,连句韵,打铁韵。 13.五连韵, 又叫五连纽。一连五句都押韵 14.连韵体诗,诗中第一句可不必用韵,其有用韵者,称为连韵诗。连韵体诗则与连韵诗不同,连韵体诗在其它方面不限,但要求一、二句押韵,三、四句押韵。 15、间韵诗(变体诗) 又称双韵诗、平仄两韵诗、平仄通韵诗,一首诗间隔着押两个韵,单句押仄韵,双句押平韵,韵母都相同。 16.交锁韵诗,与间韵诗近似,也是平仄两韵,但间韵诗是平仄通韵,交锁韵则平仄异韵。又叫“交韵体”,也叫“双韵体”(交锁韵与间韵都属“双韵”)。 17、福唐体,即独木桥体,又叫独韵诗、一字韵诗、同尾诗。每句韵脚用同一个字。
18、长尾韵,所谓长尾韵,即将韵脚安排于各句倒数第二字处,而以一字表语气的虚词结尾。 19、藏头连珠间韵福唐体诗, 简称间韵福唐体诗。这种诗是几种方法的结合。1).是连珠,每句都嵌有相同的二字。2).间韵诗(平仄两韵诗),单句压种韵双句压另一种韵。3).两组独木桥体 平声韵只一个字,仄声韵也是一个字。4).半同头同尾,四句上联藏头的字都是连珠中的一个字,四句下联藏头的字是连珠中的另一个字,嵌尾的字也同理,是另一个连珠字。5).顶真。 20.同音韵诗, 独韵诗中特殊的一种. 压韵虽同音,但不同字,声调也可不同。又叫同声同韵诗。 21、转韵诗,相对近体诗而言, 近体诗是不转韵的.转韵,就是换韵,在一首诗歌中,根据内容表达的需求连续转换若干韵。韵脚平仄交替。 22、双韵,又叫双送韵、并韵体。一诗有两个韵,均可停读,排韵转韵都可用。 23、促句诗,转韵诗的一种,不拘平仄,每句用韵,以三句一转韵。 24、掷韵诗,这种诗两句一换韵,韵脚不断转换,如同被抛来掷去一般,故称“掷韵”。 25、掺韵诗,指一首诗中交错运用两个以上韵尾。其中有—韵贯穿全篇.其余韵则掺杂其间。 26、抱韵,诗章的首尾共押一韵,而中间所夹数句共押另一韵,被首尾的另一韵句怀抱,故称“抱韵”,又叫怀韵、抢韵。 27、改韵诗,又称改辙、赶辙,在不改变一首诗词原有的格式和主题的情况下,把原诗的韵全部换过。 28、倒押前韵诗,又叫倒次元(原)韵、倒用韵。用于和诗,一个不少地照用原诗人的韵字,顺序则由尾字依次到首字。
29、犯韵体, 犯韵又称冒韵,即不是韵脚处用上同韵之字。每句首字与本句末字押韵,便称为犯韵体。 30、短柱体, 犯韵诗的一种,一句中或两韵、或三韵的叫短柱体。 31、双声叠韵诗, 又叫反舌诗,每句都有双声字或叠韵字的诗。所谓反舌就是使双声叠韵在诗句中交替出现,有意违反大韵、小韵,正纽、劳纽,逆“四病说”规范而动的诗体。 32、同音诗,每句都有几个同音字,甚至整首都是一个音组成,后者可看而不可读。 33、双声诗,又称同声诗、声母诗、同纽诗,又叫吃语诗、口吃诗、结巴诗、拗口诗、绕口令诗。双声诗要求诗的各句都采用声母相同的字。 34、尖叉体,或叫险僻韵。宋代苏轼所创。或押窄韵“十四盐”,或叶“六麻”韵,却用了“叉”这样的险字,由于用韵险僻狭窄,后人纷纷效法以为能,并多以次韵和之,从而形成所谓的“尖叉体”或称“尖叉诗”,有时也称此类押窄韵险字之作为险僻韵。 35、叠韵诗,又叫韵字诗、同韵诗。 全诗各句所用的字的韵部均相同的诗。 36、五叠韵,五字叠韵诗 ,五言诗中要求每句的五个字必须迭韵 。 37、首尾迭韵体,每句的首字与尾字都同韵。
38、绕口令是民间语言游戏。又称“急口令”、“吃口令”、“拗口令”。将声母、韵母或声调极易混同的字,组成反覆、重叠、绕口、拗口的句子,要求一口气急速念出。 39、声韵诗,分声母诗、韵母诗、反切诗。 40、声母诗,诗句的字的声母正好是拼音声母数。又叫隐白藏典诗。 41、韵母诗,诗句的字的韵母正好是拼音韵母数。 42、反切诗,又叫切语诗,用古代反切注音的方法,诗句中两字反出一字,诗表层一个意思,反出的话还有一个意思。 43、首字半音诗,诗中采用首字半音,取前舍后.首字半音,取首字拼音一半,取前舍后,所以是取前面一半。偶数留着,奇数不要.把留下的声母韵母进行拼读,就是要表达的意思. 44、吴体,至今对于吴体都没有正确的结论。有几个特点是可以确定的: 1.是七言律诗;2.是抝句体。3. 这种诗体字句整齐,讲究押韵。出句与对句的平仄大体相对,唯平仄不依定式,粘连不守规矩,故与律体不同。 45、柏梁台体,见柏梁体 46、排韵,一韵到底,古称柏梁韵,见柏梁体 47、打铁韵,排韵的俗称,见柏梁体 48、句句韵, 见柏梁体。句句韵分两种,一种是押相同的韵,另一种是押不同的韵。押相同的韵就是每句押韵而且一韵到底,便是柏梁体,押不同的韵便是连韵体诗、间韵诗、交锁韵诗之类。 49、五仄体,见全仄声诗 50、五侧诗,见全仄声诗 51、双韵诗,一诗有两个韵,均可停读,间韵和交锁韵等都属双韵 52、平仄两韵诗,见间韵诗 53、平仄通韵诗,见间韵诗 54、交韵体,见交锁韵 55、进退格,律诗押韵时用不同韵部的字,一进(用甲韵)一退(用乙韵),又一进(用甲韵)又一退(用乙韵),这种轮流换用前后不同韵部字的押韵格式,称为“进退格”。这种押韵格式据说是唐人李贺所首创,属于双韵。词中也叫交韵。 56、独木桥体,见福唐体 57、独韵诗,见福唐体 58、一字韵诗,见福唐体 59、同尾诗,见福唐体 60、同声同韵诗,见同音韵诗。
61、同音异字韵诗,见同音韵诗。 62、并韵体,见双韵诗 63、双送韵,见双韵诗 64、双交韵,见交锁韵诗 65、随韵,见掷韵诗 66、辘轳韵,见掷韵诗 67、怀韵,见抱韵诗 68、抢韵,见抱韵诗 69、三韵体,见抱韵诗 70、三韵交叉,见抱韵诗 71、改辙,见改韵诗 72、赶辙,见改韵诗 73、冒韵,见犯韵诗 74、倒次元(原)韵,见倒押前韵诗 75、倒用韵,见倒押前韵诗 76、五字叠韵诗,见五叠韵 77、韵字诗,见叠韵诗 78、同韵诗,见叠韵诗 79、急口令,见绕口令 80、吃口令,见绕口令 81、拗口令,见绕口令 82、隐白藏典诗,见声母诗 83、切语诗,见反切诗 84、隐声母诗,见声母诗 85、五连纽,见五连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