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入门概念:
1诗:文学体裁的一种,通过有节奏和韵律的语言反映生活,抒发情感.
2词:诗的别体,本为入乐歌唱,乐谱失传后,只按词牌格律填作.
3诗源:本源于远古先人的劳动号子,多认为诗是从《诗经》开始.
4词源:唐时由于音乐的广泛流传,开始出现按乐拍来填写曲子词.
5诗词之道:发于心声,托于景物,情景交融于万象,言志抒怀于自然,故诗词无不可叙.
6诗词风格:简单来分,大致就豪放与婉约俩类,其它大同小异.
7诗词标题:用来点明诗词的中心思想,也用来概括诗词的大意.
8诗词序引:多于标题后阐述本诗词的来由,起到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
9平仄:指平声调和仄声调,在诗词中用平仄声调来调节诗词韵律美感.
10古今汉语四声:古今汉语发声不同,因此从古今四声区分开古今平仄声调.
11格律:古诗词独有的,创作时格式,音律等方面所应遵守的准则.
12格律谱:前贤将最符合音律节奏美感的诗词格式绘制成定谱,用于引领后学.
13韵:诗词格律最基本要素之一,用韵可使诗词诵咏时产生铿锵和谐感.
14诗韵:作诗时所依据的韵,古韵一般多指平水韵,今韵为中华新韵.
15韵脚:诗词中押韵的句尾末字.
16对仗:近体诗要求严格的对偶称作对仗.
17押韵:又称作压韵,指诗词中某些句末字,使用韵母相同或相近字.
18韵谱:诗词用韵各据其谱,如《词林正韵》《平水韵》《中华新韵》等.
19宽韵:指韵谱中字数较多的韵部,因其选韵字时选择范围较大而得名.
20窄韵:韵谱中字数较少的韵部,因选字范围小而得名,
21出韵:也叫落韵,窜韵,走韵,指韵脚处不使用本韵字,而用了邻韵或它韵字.
22险韵:用艰僻字押韵,因人觉其惊警险峻而又能化艰僻为平妥,无凑韵之弊,故称险韵.
23通韵:指俩个或俩个以上的韵部可以相通,或部分可以相通共押.
24换韵:也称转韵,长律中于换韵前句先转,后接联句韵脚再转.
25古韵:有认为以诗经为主的中国先秦俩汉韵文的韵,称作古韵.
26今韵:有认为凡自南朝齐梁以来的韵书,分四声的都称为今韵.
27切韵:现今可考的最早韵书,唐代初年时被定为官韵,隋陆法言著.
28平水韵:宋末平水人刘渊刊行作近体诗所依韵书.
29词林正韵:清戈载编的词韵书,为归纳平水韵而来.
30中华新韵:为促进声韵改革,取普通话作基础定的新韵书.
31混元韵:混淆古今平仄,解除韵脚束缚,但尊重节奏美感,顺其自然而行文用韵.
32分韵:作诗时先规定若干字为韵,各人分拈韵字,依韵来作诗.
33进退格:领韵通押特殊格式的一种,一进一退相间押韵,故称之为进退格.
34葫芦韵:也称葫芦格,与进退格同为用韵一格,用韵先小后大有似葫芦.
35辘轳韵:每俩句换一次韵,韵脚不断转换,有如被抛来抛去般,也称掷韵.
36声律启蒙:古书名,是一部训练儿童应对,掌握声韵格律的最佳启蒙读物.
37笠翁对韵:古书名,明末清初戏曲家李渔撰,是一部仿照声律启蒙写的作诗韵书.
38训蒙骈句:古书名,明司马谦著,是一部对童蒙进行骈句训练,为作文作诗建立根基的教科书籍.
39龙纹鞭影:古书名,汲取前人蒙书材料基础上溶入二十四史典故的骈文读物,可供取典故用.
40二十四诗品:晚唐诗人司空图编撰探讨诗歌美学风格的理论著作,其中将诗歌风格分作雄浑,冲淡等二十四目.
41词牌:词格式的名称,共一千多个格式,有的词牌甚至多种格式并发展出变体.不同词牌要求的风格各不相同。
42词谱:每一词牌的格式称词谱,依词谱所规定的字数平仄用韵等格式写词叫填词.不同词牌适合不同风格之词
43白香词谱:清嘉庆年间靖安人舒梦兰编选,收录由唐到清佳词一百篇一百调,是最佳词学入门读物.
44钦定词谱:清康熙时,陈廷敬王奕清等奉康熙命编写,合826词牌,2306体,为倚声家可永守之法程.
45本意:在填词时词牌名同时也是词题,即本意,当词内容与词名不符时,需在词牌后用较小字另标出词题.
46小令,中长调:在词中,五十八字以内为小令,五十九至九十字为中调,九十一字以上为长调.
47上下阙:词分片,一片又叫一遍,也叫一阙,上片称上阙,下片称下阙.
48近体诗:又称今体诗或者格律诗,是严格讲究平仄,对仗,押韵等规范的诗体.
49古体诗:又叫古风诗,依照古诗而写,形式较自由,不受格律规范约束的诗体.
50绝:绝诗,也称截句或断句,诗体名称,因定格仅为四句故名,多以五七言为主.
51律诗:由两首绝诗相叠组成的诗体称律诗.
52排律:诗体名,律诗的一种,就律诗定格加以铺排延长而得名,每首至少十句.
53一句诗:也称句,多为随感偶得的佳句奇句,因其独具特色而自成一体.
54联句:古作诗方法之一,由两人或多人共作一诗,联结成篇,后人称其柏梁体.
55首,颈,颔,尾联:律诗中的第一二句,三四句,五六句,七八句被分别称作律诗的首,颈,颔,尾联.
56扇对:凡律诗中对仗句子上一联与下一联相对,也即两联四句中一对三,二对四的称扇对.
57合掌:诗病的一种,指联中对仗出句与对句完全同义或基本同义.
58工对:对仗须用同类词性相对,如名词对名词,代词对代词等;旧时把名词分很多门类,必须词性词类都相对才称为工对.
59宽对:与工对相对而言,只要词性相同便可入对.
60粘对:近体诗律术语.对,相同一联内对句与出句平仄必须相反相对;粘,指后联出句与前联对句平仄必须相同相粘.
61借对:一个词有两个以上意义,诗人在诗中用的是甲意,同时借用乙意或丙意构成工对,称借对.
62一三五不论:格律诗平仄格式的通俗口诀,为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谓七言诗句第一三五字平仄可不拘,第二四六字必须依照格式,平仄相间,不能变动. 此为学诗最基本的入门方法,属于活用之法,但不能全概.
63拗救:诗律术语,在格律诗中,凡不合诗律格式的字称拗,凡拗须救才不为病,分作本句救与下句救.
64孤平:诗律术语,律诗大忌,指单句中除韵脚外只剩了一个平声.
65三平三仄:诗律术语,指句尾的末三字均为平或均为仄,同属作诗时应避忌的弊病.
66八病:古代关于诗歌声律的术语,由南朝梁沈约提出,为作诗时应当避忌的八项弊病.
67口占:指即兴作诗词,不打草稿,随口吟咏出来.
68借形:为降低诗词入门路径,有人提出借形凝神说,同属于自然咏作一类,并将平仄韵律放宽.
69倚声:按谱填词也称倚声,填词人称倚声家.
70对仗:指近体诗中一联的出句和对句要形成对联的形式,上下句词性需投合.
71汉徘:用汉字五七五句式创作的诗歌,系八十年代由日本徘诗引进后再创而成,是近似格律体又近似自由体的一种诗体.
72抒情诗:诗歌的一种体裁,一半篇幅较短小,没有完整的故事情节与人物形象,直抒诗人的思想感情.
73叙事诗:诗歌的一种体裁,它用诗的形式刻画人物,有较完整的故事情节,通过写人叙事来抒发情感.
74说理诗:诗歌的一种体裁,常把深刻的道理隐含在诗词语言里,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而传达某些观点.
75杂体诗:正体诗以外各种诗体,多把字形句法声律押韵等加以特殊变化而来,独出心裁带些游戏性质.
76打油诗:旧体诗其中一种,也及俳谐体诗,内容和词句诙谐通俗不拘平仄韵律,传为唐时张打油所创.
77藏头诗:又名藏头格,属于杂体诗的一种,有多种形式,但以将所要表述的内容藏于每句句首为常见.
78神智体;一种近乎谜语的诗体,相传为苏东坡首创,也称形意诗,谜象诗,多以意境作画为表达方式.
79辘轳体;杂体诗一种.其*用的一句被分别安插在每首诗的不同句,因其韵律似水井辘轳旋转得名。
80回文体:也称回纹诗,回环诗,是一种使用词序回环往复的修辞方法,无论正读倒读都可以朗朗成文.
81宝塔体:把一首诗的各句按字数多少排列成宝塔的形状,一般字少的句子在上,各句押韵或隔句押韵.
82字谜体:以字为谜底的诗,也称瘦语诗或隐语诗等,多用全诗各单句或全诗来拆解字形组成全片隐语.
83诗词灵感:一种突发性创作冲动,多在无意识中萌生佳词奇句,属诗词创作不可或缺的一项重要因素.
84诗词立意:中心立意为布局谋篇之根基,一般有以下几种情况:
(一)第一种作诗必先命意,意正则思生,然后择韵而用,如驱奴隶,此乃以韵承意,故首尾有序.
(二)第二种是“心不孤起,仗境方生”。实质就是触景生情、缘物兴怀。
(三)第三种是“意随笔生”,不加布置。意随笔生,而兴不可遏,入乎神化,殊非思虑所及,或因字得句,句由韵成,出乎天然,句意双美。
85律绝的起承转合:
(一)起笔是起事,自然描述,或交代事情的起因、时间、地点等,可引出下文。
(二)承笔是承接开头、或写景、或抒情、语气和缓,与上句自然衔接,不可松泛。
(三)转笔是转折突起,陡生波澜,有起有伏,力免平铺直叙。转笔有三:进一层转,推开一层转和反转。总的要求是转笔要能与前后相呼,活泼而不板滞为佳。
(四)合笔是前三点的诗意合成,概括感悟点,进而表达作者的见解和主张,抒发作者的思想感情。它是诗的精华所在。合笔往往有画龙点睛之妙。
86词的换头煞尾:
词一般多分上下俩阙,其中起头(即词的首句),换头(也称过变或过片,即下阕的起句)与煞尾(即词的末句)至关重要,有比豹头,凤尾。一般开头多开门见山,振起全篇,结尾要神完气足,余音渺渺。过片则不要断了曲(词)意,要承上启下,前虚则后实,前实则后虚,须辞意断而仍续,合而仍分,过变乃虚实转换处也。过片的作用,也使上下片的内容有了变化和区分。所以词往往是上片写景,下片抒情;或上片写昔,下片写今;或上片写事,下片写情景。当然也可以相反结构。
87诗词比兴:
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通俗地讲,比就是譬喻,是对人或物加以形象的比喻,使其特征更加鲜明突出。有的诗是个别地方采用比,而有的则是整个形象都是比,就像后代的咏物诗;“兴”就是起兴,是借助其他事物作为诗歌发端,以引起所要歌咏的内容。有的“兴”兼有发端与比喻的双重作用,所以后来“比兴”二字常联用,专用以指诗有寄托之意。
88诗词意象:诗词核心构件,将所要表达的情感寄托于一定的物象表达出来而达到更深层次的艺术效果.
89字词推敲:选择更符合情境的字词往往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提升推敲字词的能力成为基本功之首.
90诗词用典:用典是诗词创作中常见表现手法之一,多采用象征或比喻手法来强化诗词表意抒情的效果.
91诗词鉴赏:在读懂,读透并消化的基础上来综述全篇,由表及里来分析出诗词所表达的特定思想情感.
92不以词害意:红楼四十八回称:词句究竟还是末事,第一是立意要紧,若意趣真了,连词句不用修饰,自是好的,这叫做 "不以词害意".在此也可引申为不必硬求个别字词平仄而妨害其意境表达.
93诗无定法,词有定规:此处不详述.
94对联:由诗词演化而来此处不详述.
1诗:文学体裁的一种,通过有节奏和韵律的语言反映生活,抒发情感.
2词:诗的别体,本为入乐歌唱,乐谱失传后,只按词牌格律填作.
3诗源:本源于远古先人的劳动号子,多认为诗是从《诗经》开始.
4词源:唐时由于音乐的广泛流传,开始出现按乐拍来填写曲子词.
5诗词之道:发于心声,托于景物,情景交融于万象,言志抒怀于自然,故诗词无不可叙.
6诗词风格:简单来分,大致就豪放与婉约俩类,其它大同小异.
7诗词标题:用来点明诗词的中心思想,也用来概括诗词的大意.
8诗词序引:多于标题后阐述本诗词的来由,起到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
9平仄:指平声调和仄声调,在诗词中用平仄声调来调节诗词韵律美感.
10古今汉语四声:古今汉语发声不同,因此从古今四声区分开古今平仄声调.
11格律:古诗词独有的,创作时格式,音律等方面所应遵守的准则.
12格律谱:前贤将最符合音律节奏美感的诗词格式绘制成定谱,用于引领后学.
13韵:诗词格律最基本要素之一,用韵可使诗词诵咏时产生铿锵和谐感.
14诗韵:作诗时所依据的韵,古韵一般多指平水韵,今韵为中华新韵.
15韵脚:诗词中押韵的句尾末字.
16对仗:近体诗要求严格的对偶称作对仗.
17押韵:又称作压韵,指诗词中某些句末字,使用韵母相同或相近字.
18韵谱:诗词用韵各据其谱,如《词林正韵》《平水韵》《中华新韵》等.
19宽韵:指韵谱中字数较多的韵部,因其选韵字时选择范围较大而得名.
20窄韵:韵谱中字数较少的韵部,因选字范围小而得名,
21出韵:也叫落韵,窜韵,走韵,指韵脚处不使用本韵字,而用了邻韵或它韵字.
22险韵:用艰僻字押韵,因人觉其惊警险峻而又能化艰僻为平妥,无凑韵之弊,故称险韵.
23通韵:指俩个或俩个以上的韵部可以相通,或部分可以相通共押.
24换韵:也称转韵,长律中于换韵前句先转,后接联句韵脚再转.
25古韵:有认为以诗经为主的中国先秦俩汉韵文的韵,称作古韵.
26今韵:有认为凡自南朝齐梁以来的韵书,分四声的都称为今韵.
27切韵:现今可考的最早韵书,唐代初年时被定为官韵,隋陆法言著.
28平水韵:宋末平水人刘渊刊行作近体诗所依韵书.
29词林正韵:清戈载编的词韵书,为归纳平水韵而来.
30中华新韵:为促进声韵改革,取普通话作基础定的新韵书.
31混元韵:混淆古今平仄,解除韵脚束缚,但尊重节奏美感,顺其自然而行文用韵.
32分韵:作诗时先规定若干字为韵,各人分拈韵字,依韵来作诗.
33进退格:领韵通押特殊格式的一种,一进一退相间押韵,故称之为进退格.
34葫芦韵:也称葫芦格,与进退格同为用韵一格,用韵先小后大有似葫芦.
35辘轳韵:每俩句换一次韵,韵脚不断转换,有如被抛来抛去般,也称掷韵.
36声律启蒙:古书名,是一部训练儿童应对,掌握声韵格律的最佳启蒙读物.
37笠翁对韵:古书名,明末清初戏曲家李渔撰,是一部仿照声律启蒙写的作诗韵书.
38训蒙骈句:古书名,明司马谦著,是一部对童蒙进行骈句训练,为作文作诗建立根基的教科书籍.
39龙纹鞭影:古书名,汲取前人蒙书材料基础上溶入二十四史典故的骈文读物,可供取典故用.
40二十四诗品:晚唐诗人司空图编撰探讨诗歌美学风格的理论著作,其中将诗歌风格分作雄浑,冲淡等二十四目.
41词牌:词格式的名称,共一千多个格式,有的词牌甚至多种格式并发展出变体.不同词牌要求的风格各不相同。
42词谱:每一词牌的格式称词谱,依词谱所规定的字数平仄用韵等格式写词叫填词.不同词牌适合不同风格之词
43白香词谱:清嘉庆年间靖安人舒梦兰编选,收录由唐到清佳词一百篇一百调,是最佳词学入门读物.
44钦定词谱:清康熙时,陈廷敬王奕清等奉康熙命编写,合826词牌,2306体,为倚声家可永守之法程.
45本意:在填词时词牌名同时也是词题,即本意,当词内容与词名不符时,需在词牌后用较小字另标出词题.
46小令,中长调:在词中,五十八字以内为小令,五十九至九十字为中调,九十一字以上为长调.
47上下阙:词分片,一片又叫一遍,也叫一阙,上片称上阙,下片称下阙.
48近体诗:又称今体诗或者格律诗,是严格讲究平仄,对仗,押韵等规范的诗体.
49古体诗:又叫古风诗,依照古诗而写,形式较自由,不受格律规范约束的诗体.
50绝:绝诗,也称截句或断句,诗体名称,因定格仅为四句故名,多以五七言为主.
51律诗:由两首绝诗相叠组成的诗体称律诗.
52排律:诗体名,律诗的一种,就律诗定格加以铺排延长而得名,每首至少十句.
53一句诗:也称句,多为随感偶得的佳句奇句,因其独具特色而自成一体.
54联句:古作诗方法之一,由两人或多人共作一诗,联结成篇,后人称其柏梁体.
55首,颈,颔,尾联:律诗中的第一二句,三四句,五六句,七八句被分别称作律诗的首,颈,颔,尾联.
56扇对:凡律诗中对仗句子上一联与下一联相对,也即两联四句中一对三,二对四的称扇对.
57合掌:诗病的一种,指联中对仗出句与对句完全同义或基本同义.
58工对:对仗须用同类词性相对,如名词对名词,代词对代词等;旧时把名词分很多门类,必须词性词类都相对才称为工对.
59宽对:与工对相对而言,只要词性相同便可入对.
60粘对:近体诗律术语.对,相同一联内对句与出句平仄必须相反相对;粘,指后联出句与前联对句平仄必须相同相粘.
61借对:一个词有两个以上意义,诗人在诗中用的是甲意,同时借用乙意或丙意构成工对,称借对.
62一三五不论:格律诗平仄格式的通俗口诀,为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谓七言诗句第一三五字平仄可不拘,第二四六字必须依照格式,平仄相间,不能变动. 此为学诗最基本的入门方法,属于活用之法,但不能全概.
63拗救:诗律术语,在格律诗中,凡不合诗律格式的字称拗,凡拗须救才不为病,分作本句救与下句救.
64孤平:诗律术语,律诗大忌,指单句中除韵脚外只剩了一个平声.
65三平三仄:诗律术语,指句尾的末三字均为平或均为仄,同属作诗时应避忌的弊病.
66八病:古代关于诗歌声律的术语,由南朝梁沈约提出,为作诗时应当避忌的八项弊病.
67口占:指即兴作诗词,不打草稿,随口吟咏出来.
68借形:为降低诗词入门路径,有人提出借形凝神说,同属于自然咏作一类,并将平仄韵律放宽.
69倚声:按谱填词也称倚声,填词人称倚声家.
70对仗:指近体诗中一联的出句和对句要形成对联的形式,上下句词性需投合.
71汉徘:用汉字五七五句式创作的诗歌,系八十年代由日本徘诗引进后再创而成,是近似格律体又近似自由体的一种诗体.
72抒情诗:诗歌的一种体裁,一半篇幅较短小,没有完整的故事情节与人物形象,直抒诗人的思想感情.
73叙事诗:诗歌的一种体裁,它用诗的形式刻画人物,有较完整的故事情节,通过写人叙事来抒发情感.
74说理诗:诗歌的一种体裁,常把深刻的道理隐含在诗词语言里,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而传达某些观点.
75杂体诗:正体诗以外各种诗体,多把字形句法声律押韵等加以特殊变化而来,独出心裁带些游戏性质.
76打油诗:旧体诗其中一种,也及俳谐体诗,内容和词句诙谐通俗不拘平仄韵律,传为唐时张打油所创.
77藏头诗:又名藏头格,属于杂体诗的一种,有多种形式,但以将所要表述的内容藏于每句句首为常见.
78神智体;一种近乎谜语的诗体,相传为苏东坡首创,也称形意诗,谜象诗,多以意境作画为表达方式.
79辘轳体;杂体诗一种.其*用的一句被分别安插在每首诗的不同句,因其韵律似水井辘轳旋转得名。
80回文体:也称回纹诗,回环诗,是一种使用词序回环往复的修辞方法,无论正读倒读都可以朗朗成文.
81宝塔体:把一首诗的各句按字数多少排列成宝塔的形状,一般字少的句子在上,各句押韵或隔句押韵.
82字谜体:以字为谜底的诗,也称瘦语诗或隐语诗等,多用全诗各单句或全诗来拆解字形组成全片隐语.
83诗词灵感:一种突发性创作冲动,多在无意识中萌生佳词奇句,属诗词创作不可或缺的一项重要因素.
84诗词立意:中心立意为布局谋篇之根基,一般有以下几种情况:
(一)第一种作诗必先命意,意正则思生,然后择韵而用,如驱奴隶,此乃以韵承意,故首尾有序.
(二)第二种是“心不孤起,仗境方生”。实质就是触景生情、缘物兴怀。
(三)第三种是“意随笔生”,不加布置。意随笔生,而兴不可遏,入乎神化,殊非思虑所及,或因字得句,句由韵成,出乎天然,句意双美。
85律绝的起承转合:
(一)起笔是起事,自然描述,或交代事情的起因、时间、地点等,可引出下文。
(二)承笔是承接开头、或写景、或抒情、语气和缓,与上句自然衔接,不可松泛。
(三)转笔是转折突起,陡生波澜,有起有伏,力免平铺直叙。转笔有三:进一层转,推开一层转和反转。总的要求是转笔要能与前后相呼,活泼而不板滞为佳。
(四)合笔是前三点的诗意合成,概括感悟点,进而表达作者的见解和主张,抒发作者的思想感情。它是诗的精华所在。合笔往往有画龙点睛之妙。
86词的换头煞尾:
词一般多分上下俩阙,其中起头(即词的首句),换头(也称过变或过片,即下阕的起句)与煞尾(即词的末句)至关重要,有比豹头,凤尾。一般开头多开门见山,振起全篇,结尾要神完气足,余音渺渺。过片则不要断了曲(词)意,要承上启下,前虚则后实,前实则后虚,须辞意断而仍续,合而仍分,过变乃虚实转换处也。过片的作用,也使上下片的内容有了变化和区分。所以词往往是上片写景,下片抒情;或上片写昔,下片写今;或上片写事,下片写情景。当然也可以相反结构。
87诗词比兴:
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通俗地讲,比就是譬喻,是对人或物加以形象的比喻,使其特征更加鲜明突出。有的诗是个别地方采用比,而有的则是整个形象都是比,就像后代的咏物诗;“兴”就是起兴,是借助其他事物作为诗歌发端,以引起所要歌咏的内容。有的“兴”兼有发端与比喻的双重作用,所以后来“比兴”二字常联用,专用以指诗有寄托之意。
88诗词意象:诗词核心构件,将所要表达的情感寄托于一定的物象表达出来而达到更深层次的艺术效果.
89字词推敲:选择更符合情境的字词往往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提升推敲字词的能力成为基本功之首.
90诗词用典:用典是诗词创作中常见表现手法之一,多采用象征或比喻手法来强化诗词表意抒情的效果.
91诗词鉴赏:在读懂,读透并消化的基础上来综述全篇,由表及里来分析出诗词所表达的特定思想情感.
92不以词害意:红楼四十八回称:词句究竟还是末事,第一是立意要紧,若意趣真了,连词句不用修饰,自是好的,这叫做 "不以词害意".在此也可引申为不必硬求个别字词平仄而妨害其意境表达.
93诗无定法,词有定规:此处不详述.
94对联:由诗词演化而来此处不详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