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雪峰7777 于 2013-5-13 14:21 编辑
与母听戏
妈妈在自留地里唯一的娱乐就是听二人转,带2个MP3机器和几块电池,几乎可以听一天的时间,虽然妈妈的二人转都是我给下载的,我几乎是一个也没有听过。前天到地里取菜,妈妈的播放器正播放孙小宝和金铃两口子唱的二人转《郭巨埋儿》,在和母亲闲谈中完整的听了一次。 百度来的郭巨埋儿内容:汉郭巨,家贫。有子三岁,母尝减食与之。巨谓妻曰:“贫乏不能供母,子又分母之食,盍埋此子?儿可再有,母不可复得。”妻不敢违。巨遂掘坑三尺余,忽见黄金一釜,上云:“天赐孝子郭巨,官不得取,民不得夺。” “这个戏很听,唱的好,内容也好。”妈妈边给我挑菜,边告诉我戏的内容。“你看,他们家穷,3岁孩子和妈妈争吃的,官府来征兵,只要家里2个男人的就征走一个,最后没有办法准备埋儿,老天看他孝顺给他一罐黄金。” “妈呀,这个戏太有内涵了,说明了很多问题,第一,东晋那个时代国家的法律是讲理的,一家2个男的 出一个壮丁,不管大小,没有人还可以出钱买,很人性化的,中国人就会弄虚作假的要不20岁的孩子也会虚报成10岁;第二,说明当时普法工作做的不好,郭巨分法律概念淡薄,虎毒不食子,为什么要埋了儿子?说明杀人犯法,杀自己的孩子就不犯法?还有据刘向《孝子传》所说,却又有些不同:巨家是富的,他都给了两弟;孩子是才生的,并没有到三岁。不管几岁吧,老妈度要饿死了,为什么不到官府告状让2个弟弟出钱一起养活老妈?难道他养活就是孝,其他的2个弟弟养活就不是孝顺?他的妈妈不是弟弟的亲妈?第三,要是现在就算挖出来多少金银财宝也要上缴国家的,孩子岂不是白埋了?”我滔滔不绝地和老妈说着。““孝”是中国特有的一种文化符号,绵延于中华文化数千年,根植于中华文化发展的方方面面,对世世代代中国人产生了深刻影响,留下了关于舜,曹娥,黄香等旷古美名,也是历朝历代统治者所竭力维护的思想正统,其孝的思想成为中华文化在世界文化中独树一帜的标签。但二十四孝的故事能够横行封建社会上千年,还是有它自身的价值内涵的,这种价值内涵不全是封建统治阶级变相实施的麻痹人们的思想愚民政策,他所推崇的孝,抛开等级的局限性,尤其在当今时代发展的大背景下还是有很多值得汲取的思想精华。审孝只在乎心,不在乎迹。尽孝无定形,行孝无定事。古之孝者非在今所宜,今之孝者难泥古之事。因此时此地不同,而其人其事各异,求其所以尽孝之心则一也,妈妈,六十年代挨饿咱家把谁埋了?” “我看应该把你埋了,就你事多。”老妈笑骂着。“你说怎么办更好?” “其实,挖出金子是不可能的事儿,所以最好的办法是把3岁的孩子送当兵,让国家养活好了,反正也想埋了,送当兵也不一定就是死路。” “埋儿子是不应该的,尽孝不在乎形式,我打电话你赶紧来,有时间多回家陪妈妈说话就算你孝顺了。”妈妈仔细地摘着菜。“还要什么菜,自己去拿吧。” “不,我一会回家喝酒去,找孩子庆贺一下。庆贺啥?庆贺我没有被您埋了,这样才有的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