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查看: 3648|回复: 0

舍得老师【诗词写作基础训练(五)】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3-10-24 14:45:4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大家好,今天继续做《诗词写作训练》讲座,今天做第五讲。

      我们今天继续说七绝。我们先来品味七绝的一些特点。从其他角度来看一下七绝,以期更全面的了解它的特点。虽然今天主题还是讲七绝,但我们却可以先从七律说起,下面拿几个大家都比较熟悉的七律作品来看下,找一下七律和七绝有什么关系?站在七律的角度来了解一下七绝。

答丁元珍 欧阳修
春风疑不到天涯,二月山城未见花。残雪压枝犹有橘,冻雷惊笋欲抽芽。
夜闻啼雁生乡思,病入新年感物华。曾是洛阳花下客,野芳虽晚不须嗟。

      这首七律的意思很好明白吧?在山城的二月,寻花而不见花,因为花期未到,然后就写了山城荒僻冷清的景象,这是隐含着着自己流年不利,景状不佳的境遇。但诗并不是一味的消沉低调,转合二联由伏而起,寄托了希望,以前洛阳的名花景色都享受过,这小山城的花开的晚点也不怕,心地坦然,饱含沉稳和自信。

      我们现在要做的,是为这诗做个剪裁,让它变成一个七绝,试取其首联和为联,剪裁掉中间二联,再看下:

(剪裁后)七绝
春风疑不到天涯,二月山城未见花。
曾是洛阳花下客,野芳虽晚不须嗟。

      这就是一个可以独立成篇的很好的七绝哦!母诗要表达的意思,还保存的比较完整,诗的结构也比较清晰稳定,虽然去掉了中间的颔颈二联,这其中对仗带来的工稳性少了些,也不是那么细致的描述了,但是,却凭空多了几分灵动和简洁。从诗语效果来看,文气少了,絮语少了,反而更加流畅易读易懂了,是吧?

      再看几个同样的例子,我们都按上面的做法,去掉中间二联,只取其首尾二联:

七律 新竹 黄庭坚
插棘编篱谨护持,养成寒碧映涟漪。清风掠地秋先到,赤日行天午不知。
解箨时闻声簌簌,放梢初见影离离。归闲我欲频来此,枕簟仍教到处随。

(剪裁后)七绝
插棘编篱谨护持,养成寒碧映涟漪。
归闲我欲频来此,枕簟仍教到处随。

七律 九日蓝耕会饮 杜 甫
老去悲秋强自宽,兴来今日尽君欢。羞将短发还吹帽,笑倩旁人为正冠。
蓝水远从千涧落,玉山高并两峰寒。明年此会知谁健,醉把茱萸仔细看。

(剪裁后)七绝
老去悲秋强自宽,兴来今日尽君欢。
明年此会知谁健,醉把茱萸仔细看。

七律 秋兴 杜 甫
千家山郭静朝晖,日日江楼坐翠微。信宿渔人还泛泛,清秋燕子故飞飞。
匡衡抗疏功名薄,刘向传经心事违。同学少年多不贱,五陵裘马自轻肥。

(剪裁后)七绝
千家山郭静朝晖,日日江楼坐翠微。
同学少年多不贱,五陵裘马自轻肥。

七律 宫词 薛逢
十二楼中尽晓妆,望仙楼上望君王。锁衔金兽连环冷,水滴铜龙昼漏长。
云髻罢梳还对镜,罗衣欲换更添香。遥窥正殿帘开处,袍袴宫人扫御床。

(剪裁后)七绝
十二楼中尽晓妆,望仙楼上望君王。
遥窥正殿帘开处,袍袴宫人扫御床。

      前面我说了,这是我随机的不加选择地找到的几个七律作品。砍掉中二联,只留首和尾,这都能自然形成一首比较完整的七绝作品。这样的例子大家在唐宋的七律名篇上随便找,几乎任何一首七律都可以做这样的手术。拦腰砍去两刀就成了一个标准的七绝。很有趣吧?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现象呢?

      这就是格律体裁间的内在联系所致了。格律上我们不多探讨,因为这样截来的七绝,肯定是合乎七绝格律的,我们所感兴趣的,是这样截来的诗句,不仅格律合,在诗意上竟然也能完整地表达一种诗意境界,而且,往往会更加简洁更飘逸。与它的母诗意相近,韵致却不一样。

      可以这么说,如果一首七律写的结构工稳,层次分明,那么这样截来做成七绝也就必然具有完整的结构。七律的首联不论是景起来是感论而起,都具有开题布景,为主题定调的作用。颔联讲究的是不即不离,主要是对起联的拓展和延伸,也就是说,在意上不能与首联离的太远。那么,截成七绝后,把这颔联去了,也不影响大意的存在。转联呢,也一样,转联带起的意,在尾联都要有接续和回声的。只取尾联,那么留下的只是这“回声”和余音,有时反而更为蕴藉含蓄。

      好,说了这么多,只是想从另一个角度来品味七绝。从七律到七绝,我们上面做了那么多剪裁尝试,既不是那些裁去的联不好,也不是不够精练,相反那里有很多佳句,布局也非常好。而是不同的体裁所表现的形式就不一样,所需要的诗句铺排设计手段就不相同。从中可以看出,七绝这种格式,表现的就是那么朦胧一些的,浮光掠影的,提纲掣领的一类的印象。我们可以再看一首李商隐的七绝:

霜夜 李商隐
初闻征雁已无蝉,百尺楼台水接天。
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

      看前两句是写景物,如果想就这个开篇的基础上继续铺展描述,并在描述中引出一定的“意”来,也是可以的。我们若试着接他这前两句续写成七律,则可以对仗的形式,做些具象的铺写,对起二句的意象细化的形容,并再引出可提升思绪的景色氛围。有了这样的景色氛围,我们便可继续以对仗句的形式可直抒胸怀,感天叹地,一诉心声形成转联。因为情绪和背景融合的好,那么,原诗中的后二句也可以自然地做为我们续写七律的尾联而用。舍得没有这个笔力来给李商隐改诗,呵呵。但是,与前面裁减七律过程相反,我们这样逆向地想象也是可以的。

      这样的想象,使我们对于诗之形式和内容的表现有了深一层的认识。我们常说“存在决定意识”,那么诗歌的形式也自然决定了表现手段。篇幅的长短,布局设计就不可能一样。我们写七绝就要认识到七绝这样的形式适合什么样的方法来表现。正如我们前面尝试着裁减七律,其实,就是凝缩笔墨,将诗之意象浮光掠影般的一点带出,不必也不能去写的细致和复杂,铺陈的空间没那么大,只能点出意,取概貌。

      七绝的转,一般跳跃性比较大,既然没那么多篇幅进行慢慢的过渡,那么不如就直接跳过,这种“忽闪”的特点,也是七绝的一个体征之一。所以说七绝灵动的原因,是因其体裁的限制,只有这种灵动闪动才是适合它的。我们再看杜小山的这首《寒夜》:

寒夜 杜耒
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
寻常一样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

      我们读来这首诗,立即会感觉到一个场景氛围。围炉茶做酒,疏梅映月窗。茶、酒、炉、月、梅这些本不相同的意象就这么融洽地结合在一首诗里了。看前后的对比,自然就有了一种跳跃的思维在表现。从场景上看,这是在写“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还是写“墙角数枝梅, 凌寒独自开”?其实,这写的就是心情。景色不同却在同一种心绪下得到了和谐统一。面对眼前的炉火茶香,使人动思,此时便转眼窗外,更添思绪的丰富和想象。这样看,景色跳跃诗脉却不断。思绪跳跃诗境却统一。值得借鉴的是二点,一是跳跃性,一是脉络性。我们此前在截七律的时候就可看出,掐头取尾就是取了它的跳跃性。但是起与合的扣应关联,又保证了它的联系性。

      说了这么多,对于我们写作的实际意义在哪里呢?总结一下就是,写作时的即兴特点,俯拾之景皆可入诗,此景可以随着思路再跳到其他景色中去,景色物象的跳跃其实就是情绪心怀的拓展和放肆。此景与彼景,景可大不同,情调不可偏,景色斑斓那是丰富,格调不同则是杂乱了。七绝好写在于即兴,七绝难写好在于这种情景之准确把握。关于七绝,其体性特点,舍得已说的很多了,其实最重要的是多阅读,多动手,多训练。格式是固定的,规律是可寻的,而抒发的性情则是属于自己的。认识格式的特点,掌握好相应的表现规律,不能只靠理论。诗无达诂,没有绝对的真理。

      格律诗歌的写作有变与不变的说法。就格式而言,有些要素不可变,而有些要素是可变通的。对哪些该顽固坚持的一定要死守而不越雷池半步,哪些可以变通灵活处理的可以随机应变。

      关于写作,还有几点再强调一下。古典诗歌讲究的是一种“诗家语”。不可以散文句入诗,不可以口语化泛滥,不可以俗词俗话的参杂。这点对于现代人来说有一定难度,因为古典诗歌的语言基础是文言。文言者,精练含蓄蕴藉也,诗家语,其语法特点也和我们寻常习文时的语法有一定的区别的。诗词的语言,其实会省略很多我们常见的语法成分的。

      我们正常的语法是为了流畅达意说个明白,说的有逻辑性。但是为了说的明白而不生歧义,所以很多辅助语气成分就是必须的而不可省略的,甚至还借用一些标点符号来帮忙。但是,诗的特点首先是凝练性,尤其是近体诗,字数给你限制死了,不允许你罗嗦个没完,不许你从容地一字不漏地表达清楚。其实,这种“不清楚”的特点有时是被诗人有意地利用的。有时,还特意制造一些“歧义”让你来猜。换个说法,就是制造“含蓄性”,隐指性,等等。

      这种艺术性的学养,最是考验诗人创作功底了。而这只有借助文言的方式才可以更方便地达到目的。文言,不等于艰涩难懂的外星文,文言,同样可以通畅明白地说出意思。写诗,也是不需要类似问号“?”叹号“!”这一类来帮助语气表现的标点符号。这类语气完全是融在句子本身的表现中了,加注标点来帮助语气,那是现代诗歌的写法。在语言艺术性的运用上,可以注意这几个方面的修习。一是虚和实的关系。要化实为虚,让实在的意象景物,以虚的手法动起来。虚实相间变化,是诗词写作中最重要的手法。关于这一点,就多加强炼字的训练。

      还有就是“曲”和“直”的关系。这里牵扯到常用的赋比兴的修辞概念了。直,是什么效果,曲,是什么效果,要深刻了解他们的特点。古典诗歌文化,其实很典型地反应了我们民族的文化理念,含蓄,就是最明显的特点。同样一件事,我们常常从侧面说,而不直言道出,旁敲侧击的作用,有时比直言道破更有效。

      反映在诗词上,则是最大限度地发挥了这方面的特点,所以,比兴是古典诗歌表现的主要手法。所以,我们写作时,就要多一层考虑了,写某个景物或事件,我能不能换个说法来描述它呢?写一个女人如何美呀直接,我能不能去写花如何美呢?你看我写的是花,其实你知道我写的也是女人。写游子在外漂泊多么艰辛寂寞,我能不能去写床前的月光多么冰凉如水呢?你看我写的是月,其实你知道我说的是游子的情怀。

      当然,不同的写作手法,目的是配合主题思想。我如果想写气壮山河的一股英雄气,那么,弯来拐去的则嫌小家子气了。这个时候,可能就需要“宁可直中取,不向曲中求”了。以赋而起,再辅以比兴助之。没有铁规,只有顺势。

      还有一点类似的,就是大和小,简和繁的关系了。大题材,高角度,其实很容易上手,却很容易泛滥成政治化,公式化。我以前也常说,要化大为小,要以小见大。一花一世界,从小见大,才是真工夫。只有那些拙劣的诗人,才愿意写那些口号不离口的老干体,看是豪迈干云,实则笨拙无味。也不是他愿意,他也不会写别的。对艺术规律的认识和尊重,才是跨进诗词殿堂的通行证。

      七绝体裁的写作我们就说到这里,下周开始,我们把训练重点放在七律的写作上。大约需要十期左右。今天就说这些,再见。


楼主热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我们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ㄣ烟雨风云缘 ( 湘ICP备13004676号-2

GMT+8, 2024-12-22 18:28 , Processed in 0.060401 second(s), 20 queries .

以天地为丹青,風雲为笔墨,我们在有生之年共行!当年华老去,这里还有记忆留存……

© 2009-2020

返回顶部